中国科大研究揭示:全球变暖致南极磷虾种群密度百年来持续下降
中国科大研究揭示:全球变暖致南极磷虾种群密度百年来持续下降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孙立广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南极磷虾种群密度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南极半岛海域气候的变暖和海冰的退却,该海域磷虾相对种群密度在过去百年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物种之一,其资源蕴藏量约6.5-10亿吨。作为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不仅是鲸鱼、企鹅、海豹等南极生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还因其富含蛋白质和营养成分,被誉为"海上金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邵长伟曾指出,南极磷虾是整个南大洋生态系统的一个奠基性生物,其种群变化将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正在给南极磷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研究表明,南极半岛西部海域的变暖是造成磷虾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因素。随着海冰的减少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磷虾的繁殖和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南极磷虾的生存还面临着食物供应不稳定的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现,南极磷虾具有不间断连续蜕皮的特征,这与其适应南极极端环境密切相关。然而,这种适应机制在快速变化的气候条件下是否还能发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为了准确评估南极磷虾种群密度的变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海豹毛中稳定氮同位素指标作为反演工具。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过去百年间南极磷虾种群密度的相对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种群密度的下降趋势与南极半岛海域的气候变化存在显著关联。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磷虾的影响,更为评估未来南极气候变化下南极磷虾的种群动态响应及南大洋生物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南极磷虾这一关键物种的生存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南极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加强对南极磷虾种群动态的监测和研究,对于保护南极生态系统和合理开发利用南极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