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江挂面村:千年匠心铸就文旅新地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江挂面村:千年匠心铸就文旅新地标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3426530_122236824
2.
https://www.sohu.com/a/852307007_121118712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7A053SQ0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2A01XIU00?media_id=&suid=
5.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60016.html
6.
http://www.zgfybhzx.com/xwzx/1276.html
7.
https://www.haikejia.com/546.html
8.
http://mp.cnfol.com/26058/article/1737257406-141641547.html
9.
https://www.zhongjiang.gov.cn/xwzx/xtdt/1624089.htm

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东北镇,有一个因“面”而闻名的村落——觉慧村,这里就是享有盛名的中江挂面村。走进挂面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中:一排排竹竿上挂满了洁白如银的面条,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微风拂过,面条轻轻摇曳,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这幅美丽的画面,承载着中江挂面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据史料记载,中江挂面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相传,南宋时期中江县有一位来自北方的崔姓县令喜好面食,要求县衙内的厨师制作细滑可口的面条。一天,厨师在炖羊肉时受到启发,将经过发酵的面团搓成粗湿面条,两头缠绕在竹筷上拉扯,从而制作出较细的面条,这就是中江挂面的雏形。

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被誉为“面中之王”。从和面到成品,需经历18道主要工序和70余道小工序,整个过程耗时长达16小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从和面、开条、盘条、发酵,到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每一步都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发酵环节,需要经过五次发酵,使面条形成独特的“空心”结构,这也是中江挂面区别于其他面条的显著特征。

2007年,“中江手工挂面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又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中江挂面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中江挂面以其“洁、白、净、干、细”五绝著称,细如发丝、洁白柔韧、口感滑爽,曾作为皇室贡品,远销国内外。

近年来,中江挂面村在传承中谋求发展,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2024年国庆期间,挂面村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集观光、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新地标。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看挂面制作的全过程,还能亲自上阵体验,感受这份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村里还推出了“5518”品牌,寓意着18道主工序和70余道小工序的精良工艺,通过开设快闪店、推出文创产品等方式,让这份传统美味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如今的挂面村,不仅是一个生产挂面的村落,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旅新地标。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千年非遗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一位村民所说:“我们不仅要让中江挂面走向世界,更要让世界了解中江挂面背后的故事。”这份传承千年的匠心精神,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