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管理人:守护家庭财富的新职业
遗产管理人:守护家庭财富的新职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遗产继承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全国每年遗产继承公证案件与遗产纠纷案件高达180万件。在此背景下,遗产管理人作为一项新兴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遗产管理人:守护遗产安全的“专业管家”
遗产管理人,是指依法对死者的遗产履行管理、处分、清算、清偿、分配等职责的人。根据《民法典》规定,遗产管理人的主要职责包括:
- 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
- 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
- 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
- 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遗产管理人需要具备法律、财务、税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确保遗产能够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例如,在上海,民政部门作为遗产管理人时,可以委托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依法查询被继承人生前的财产信息,由该中心开展核查并出具报告,作为各区民政部门制作遗产清单的重要参考。
行业现状:24万从业者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全国从事遗产管理的从业人员已达24万,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各大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是社会对遗产管理服务的巨大需求。
然而,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缺乏行业标准:目前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目录中尚未将“遗产管理师”列为正式职业,导致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
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多收费、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风险难控:在遗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容易引发家庭冲突和纠纷。
市场需求:专业化服务成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财产形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从传统的“工资、资金、房产、存款”,到如今的“有价证券、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财产形态的多样化对遗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截至2024年10月,已有23135份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其中,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达15.62%,较今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公布的数据增长了2.82%。这一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市民在选择遗产管理人时,正从人际信任转向专业信任。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王先生的母亲在广州某城中村拥有好几处自建房,正在面临拆迁。考虑到自身年事已高且健康状况不佳,她选择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并指定了一位专业人士作为遗产管理人,负责处理与回迁房继承相关的所有事务。
发展前景:规范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面对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专家建议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这一建议得到了广泛支持,原因在于:
稳定社会秩序:遗产管理师通过专业服务,可以有效调解继承纠纷,维护家庭和谐,节约司法资源。
鼓励新型消费:遗产管理服务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老年人对遗产规划和管理的需求。
保护产权促进共同富裕:专业的遗产管理能够避免遗产流失,提升遗产使用效率,促进财产代际传承。
规范行业管理:设立遗产管理师职业,有助于建立行业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2024年两会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副总编辑李学梅拟向大会提交《关于将“遗产管理师”认定为新职业的提案》。她表示,此举将有利于遗产服务规范化管理,进而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共同富裕。
结语:守护遗产,传承温情
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更彰显了法治精神的深化。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和行业标准的建立,遗产管理人必将成为守护家庭财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