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百年建筑群的数字化新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百年建筑群的数字化新生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3322976_121124542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CV9EA60550LIJ8.html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1A04IR500
4.
https://www.harbin.gov.cn/haerbin/c104696/202501/c01_1035295.shtml
5.
https://www.harbin.gov.cn/haerbin/c104696/202409/c01_1007796.shtml
6.
http://www.hrbdw.gov.cn/hrbdw/c110493/202412/c01_1029579.shtml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进行三期改造工程,预计2025年底完成。改造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精细化修复。街区商业业态持续升级,已引入多家知名品牌。2023年游客量达千万人次,同比增长160%,成为哈尔滨文旅新地标。

01

百年建筑群的数字化新生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与头道街交口,三座历经百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的“重生”。作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改造项目的一部分,这些建筑的修复工作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力求最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多次到中华巴洛克三期项目现场调研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哈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努力践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者,助力建设特色文化之都”的国企责任,积极探索中华巴洛克三期项目街区更新模式和活化利用方式。按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殿堂”的工作部署,落实“保留街巷格局、年代特征和文化风貌”的总要求,哈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同步推进历史建筑修复、街巷风貌恢复和街区活化利用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历史建筑用起来、“活起来”,传承文明、延续文化,推进老建筑、老街区焕发新活力,提升哈尔滨特色文化魅力。

在历史建筑修缮中,名城公司从溯源、设计和施工上,下“绣花”功夫,修旧如旧、去伪存真、保护本体,并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点、线、面”结合推进项目加速实施。

溯源,建立“一楼一档”。技术人员按原样恢复原则,在前期勘察过程中全部留存依据。比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多视角拍摄,采集信息,为后期修缮提供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详细影像资料;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实现文物建筑的数字化分析和建档,做到每一个楼栋庭院都有自己的详细数字档案,包括建筑立面造型、色彩、图案、构件等元素。其中,为最大限度恢复原有色彩,技术人员采用分光测色色差仪,对外墙原始留存色彩分区域分部位测量,并记录相关数值,为后期外饰面色彩提供溯源依据。

设计,遵循“一楼一策”。修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采用“可逆性”和“最小干预”的理念,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历史信息,保持街区完整风貌。比如在修缮一老字号洗浴建筑过程中,发现其天花板为红砖材料,呈现波浪形造型。为此,项目团队重现当时工匠的工艺,最大程度复原了风貌。

施工,下“绣花”功夫。街区建筑细部花饰多样、线条丰富,在窗四周、女儿墙及入口顶部大量使用灰雕花饰进行装饰,灰塑样式复杂,技术人员积极搜索历史资料,走访原住民,向文物和历史专家请教,邀请书法家进行字体还原,以原材料、原工艺对其进行恢复。比如,近期完成的“同义庆中外货店”、“泰东书局”等文物修缮的灰塑字体修复及木质牌匾制作等。原“亨达利”、原“厚德福”等建筑基础加固为桩基础,因施工部位空间有限,机械打桩无法实现,施工人员自制螺旋水钻,人工钻孔,有效解决了有限空间打桩的难题。

管理,数字化管控覆盖全域。施工单位在现场建立了中华巴洛克三期项目信息化指挥中心,搭建建筑实体数字化平台、工地现场数字化管理平台、管理活动数字化平台,优化项目组织、统筹计划安排、严格施工管理等,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目前,首开区内的20栋历史建筑已全部完成外部修缮。

02

文旅融合的新地标

随着改造工程的推进,中华巴洛克街区正逐步成为集文化体验、品质宿集、美食餐饮、温泉洗浴、潮流零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微度假目的地。街区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

数据显示,这个暑期,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日均接待游客5万人次,周末达到6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峰值。其中,中午、傍晚时分客流均较为集中。

街区的商业业态也在持续升级。目前,街区已引入13家奶茶咖啡品牌,47家文创、餐饮等新业态商户。百年老字号“张包铺”、“李氏熏酱老街砂锅居”等传统餐饮企业也纷纷扩大经营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03

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改造,不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修复,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街区通过引入创意餐饮、主题书店、主题博物馆等新业态,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在“老味”云集的街区,红事会餐饮集团旗下红门御宴、威虎山下铁锅炖两大创意餐饮于去年9月、今年年初相继进驻,分别打造“游+宴”、智取威虎山等沉浸式场景。游客可身着汉服变装“穿越”、体验观大戏、逛集市等场景;可置身民国风的建筑中,感受历史风云。

“两家店的‘内核’均是从文化出发,通过将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与餐饮文化相融合,打造‘老道外’全新文旅打卡地。”餐厅总经理徐海凡说,营业以来,两店颇受好评。暑期里,客流均处于爆满状态,其中外地游客占比约70%。

在南三道街,今年1月投入运营的中华巴洛克创意设计中心也已成为街区新晋“文化会客厅”,不仅吸引国内众多文化学者到访,其融合创意设计、商业策展等元素,相继推出的“串门儿”“东北振兴二厂”“不菜市场”等主题展,也成为游客拍照打卡、选购特色“尔滨”伴手礼的驻足地。

“我们致力于集聚优秀年轻设计师,不断研发各类哈尔滨主题文创产品,通过文化创意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展现‘老道外’的历史文化。”中华巴洛克创意设计中心负责人于冰说。

04

结语

随着三期改造工程的推进,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建筑修复,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现哈尔滨城市魅力的新地标,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