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律师详解:企业家如何规避诈骗犯罪风险?
李长青律师详解:企业家如何规避诈骗犯罪风险?
“民营企业家在我们国家不容易,特别是在法律领域,他们所承受和面临的刑事风险,其中诈骗犯罪的风险尤为突出。”北京京谷律师事务所主任李长青律师在第四期瀛和刑辩论坛上如是说。他指出,市场金融制度不完善是企业诈骗犯罪风险的根本原因,而企业家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防范。
企业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2023年度打击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当前企业诈骗犯罪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借贷型诈骗:如广东林某超等人非法经营(地下钱庄)案,涉案金额达30亿余元。犯罪团伙通过搭建资金非法跨境转移通道,为境外赌博平台提供非法资金结算服务。
销售型诈骗:如江苏某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同诈骗案,以提供某奶茶品牌加盟招商服务为名,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前景等诱使投资人签订加盟合同,致使近百名加盟商损失1300余万元。
金融型诈骗:如湖南中战集团集资诈骗案,通过虚构“央企”“国企”背景,推出各类虚假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利息,诱骗社会公众投资。
企业家如何规避诈骗犯罪风险
面对这些风险,李长青律师给出了四点建议:
发心要正: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正当的初衷,不要试图通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来获取利益。在一些诈骗案中,起初目的不正当的企业家,无论怎样设计都无法规避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风险。
趋利避害:要充分了解营商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避免做有争议的事情,不要打擦边球,不要抱侥幸心理。尽量选择没有争议的业务领域。
忠于事实:不要试图改造或虚构事实。在一些案件中,企业家为了某种目的而篡改事实,最终导致诈骗罪名无法去除。作为普通人,可能不懂法,但要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不要想着把假的变成真的。
请好律师: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都要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可以凭借丰富的执业经验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帮助企业把控风险。平时也应该有自己的法律顾问。
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对企业欺诈风险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需要:
建立全流程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回溯。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规范。
开展反欺诈培训和宣传教育,加强员工诚信教育与合规文化建设。
审慎选择合作伙伴,加强对外包服务商的反欺诈监督。
企业家需要充分认识到诈骗犯罪风险的严重性,加强合规管理,提升法律意识。只有建立完善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护自身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