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出手!教你用法律武器对付骚扰电话
工信部出手!教你用法律武器对付骚扰电话
近日,工信部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数据显示,电信用户申诉中涉及营销、收费、资费争议的占比高达49.4%。面对日益严重的骚扰电话问题,工信部重拳出击,推出一系列整治措施,为用户打造清朗的通信环境。
工信部多措并举整治骚扰电话
强化法规制度建设
2024年8月,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用户不明确同意即禁止”的原则,对骚扰电话和短信祭出一记“重拳”。这一规定较之前更为严格,不仅要求短信息服务提供者保留用户同意凭证至少五个月,还新增了“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并回收相应码号资源”的处罚措施。
创新技术手段防护
为从源头减少骚扰电话,工信部组织基础电信企业积极推广“来电来信免打扰”服务。据统计,该服务已累计为9.7亿用户提供了超过771亿次防护。同时,工信部正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谢绝来电”平台,用户可通过该平台登记接收商业性电话的意愿,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将据此提供防侵扰服务。
重点整治95号段
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95”开头号码的骚扰电话问题,工信部于2024年6月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部署进一步加大对骚扰电话的整治力度。2024年8月,工信部发布公示,拟收回110个“95”开头码号资源。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95/96业务举报投诉量达38541件,环比上升35.4%,占总量的18.4%。
用户如何用法律手段维权
当接到骚扰电话时,用户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通过12321平台投诉
用户认为其受到商业性短信息或商业性电话侵扰,或者收到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性内容的短信息或电话的,可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投诉。对于信息完整、准确的投诉,12321受理中心应当在接到投诉3个工作日内转送相关企业核查处理。相关企业经核实后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并在15个工作日内向12321受理中心反馈处置结果。
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等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拘留时间延长至五至十日,并可能加罚五百元以下罚款。用户可向公安机关提供骚扰电话的号码、通话记录等证据,配合警方调查。
保留证据
用户应妥善保存骚扰电话的录音、短信截图等证据,这些都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同时,记录下骚扰电话的具体时间、频率和内容,有助于相关部门判断骚扰行为的严重程度。
骚扰电话的现状与危害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骚扰电话市场状况与用户感知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超过了500亿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从广大网友反馈的信息来看,“95”开头的专用号码已经成为重要的骚扰电话来源。
骚扰电话不仅侵犯个人隐私,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据统计,2024年第四季度,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用户投诉中,涉及欠款催收、贷款理财推销等金融类投诉占比高达69.6%,涉及零售推销类投诉占比6.1%,教育培训类投诉占比2.3%。这些骚扰电话不仅令人不胜其烦,还可能暗藏诈骗风险,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
整治骚扰电话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和广大用户的共同努力。工信部已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用户也应积极行使自身权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让我们携手共建清朗的通信环境,让骚扰电话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