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古村落:拯救老屋行动的最新进展
松阳古村落:拯救老屋行动的最新进展
在浙江丽水的松阳县,散落着100多个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屋逐渐破败,面临着坍塌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松阳县启动了“拯救老屋行动”,开启了中国古村落保护的新篇章。
从无到有的创新实践
“拯救老屋行动”并非一帆风顺。项目初期,松阳县面临着诸多挑战: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村民意识淡薄等。时任松阳县委书记王峻意识到,仅靠政府力量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保护工程,于是他主动联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寻求合作。
2016年1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启动“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松阳县成为全国唯一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采用多方分担的资金筹措模式:基金会补贴50%,政府补贴20%-30%,村民自筹部分资金。这种创新的融资机制,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也提高了村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修旧如旧的工匠精神
为了确保修缮质量,松阳县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所有修缮工作都必须采用传统工艺,建筑材料也尽量使用就地取材的泥土、木材、石块等。施工人员则由老屋户主、村里乡亲,以及邻村的木匠、石匠等组成,这样既能保证工艺的传承,又能带动当地就业。
在修缮过程中,项目组坚持“最少干预”原则,力求保持老屋原有的历史风貌。比如在杨家堂村,一座被改造成咖啡厅的老屋,其窗户原本被拆去卖掉,村民用砖砌墙,装上铝合金窗。在修缮过程中,工匠们尽量恢复原貌,保留了老屋的历史味道。
焕发新生的古村落
经过数年的努力,“拯救老屋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底,松阳县已完成312幢老屋的修缮,总面积达17.9万平方米。这些老屋中,有184幢用于村民自住,98幢被改造为民宿、茶室、书店等经营性场所,真正实现了“活态保护”。
以陈家铺村为例,这个位于海拔850米悬崖上的古村落,通过引进先锋书店、精品民宿等新业态,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打卡。2023年,该村集体总收入达103.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0.1万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3.3倍和1.2倍。
面向未来的挑战
尽管“拯救老屋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最突出的是工匠队伍老龄化问题。据统计,松阳工匠的平均年龄已达55岁,年轻一代愿意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此外,如何确保修缮后的老屋得到持续利用和维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松阳县已开始采取行动。一方面,通过举办工匠技能大赛、与职业学校合作等方式,培养年轻工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确保老屋修缮后的有效利用。
2024年,新一轮的“拯救老屋行动”即将启动。这一次,项目将更加注重房屋修缮后的利用计划和社会效益。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松阳的古村落将以更加鲜活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