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岭南百越徒步之旅: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岭南百越徒步之旅: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秘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6%BA%E5%8D%97%E6%96%87%E5%8C%96/819521
2.
https://www.sohu.com/a/811979682_121124432
3.
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sP0cN2p0CSr5tcXqL5VIpg%3D%3D
4.
http://www.heyuan.gov.cn/bmjy/hysdfzbgs/tzgg/content/post_610364.html
5.
https://ep.ycwb.com/epaper/ycwb/html/2024-10/17/content_2_671538.htm
6.
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fp36NkfzsIsBQD2k35Rvxg%3D%3D
7.
https://www.wyu.edu.cn/fyxy/info/4136/10032.htm
8.
http://www.szass.com/szskzk/kycg/djt/news/content/post_1153940.html
9.
https://www.dpxq.gov.cn/xxgk/bmxxgk/bsc/kc/bmdt/content/post_11941890.html

岭南百越地区的徒步之旅不仅是一次身体的锻炼,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秘。从五岭之冠猫儿山到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风情,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无论是华南第一峰猫儿山的日落云海,还是龙脊梯田的线条盛宴,这里都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此外,2024年广东红色徒步之旅也在惠州惠阳区拉开帷幕,参与者可以在叶挺纪念馆、崇芳楼等地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岭南百越,体验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吧!

01

罗浮山:岭南第一山的徒步胜地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是广东省中东部、惠州市北部,是岭南四大文明古县之一。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顶峰飞云顶最高海拔1296米,因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

罗浮山,自秦汉以来,号称“仙山”,自古拥有“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岭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粤岳”之美誉,被道教尊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集道、佛、儒三教于一山,是百粤群山之祖和岭南道教文化的发祥地。

罗浮山还是抗日斗争的重要阵地,名震华南的东江纵队当年就驻扎在罗浮山上,领导华南地区广大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和动人故事,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

罗浮山与南海的西樵山并称为南粤二樵, 故它又有东樵山之称。

02

岭南文化的多样性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文化,岭南包括现在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海南省全境。 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分为广东文化、广西文化(八桂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广东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陆丰文化、雷州文化、高凉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漠阳文化、广信文化。

岭南文化的发展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融合。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壮侗语族民族(包括壮、侗、布依、黎、傣、水、仫佬、毛南等民族)的共同祖先骆越人,已建立起岭南地方政权“骆越方国”,骆越方国主要中心在今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大明山南麓马头镇到骆越镇(地图标为陆斡镇)一带。骆越方国地域广大,包括广西西江以南,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南海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中国岛礁及相关海域,一度管理到交趾和九真。骆越方国开发岭南和南海成绩斐然,创造了繁荣的稻作文化,留下了辉煌的花山岩画,开发了南海和海上丝绸之路,培育了闻名世界的合浦南珠等。

“刘三姐”是壮族歌仙,作为一个延续千余年的文化符号,缘起岭南地区,脱胎于壮族,实现多民族共享,既联系着古代“百越”又连接着近代“两粤”,超越“两广”的地域标签,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华文化的符号。刘三姐传说在岭南的壮族、汉族客家人、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群中都有流传,是岭南各族人民共同塑造了刘三姐这么一个歌仙形象。

03

南越王赵佗:岭南历史的见证者

南越王赵佗的背影,穿越过2000多年的历史风尘,依然清晰地投射在河源乃至岭南的大地上。赵佗“兴王之地”龙川,是除广州外保存赵佗遗迹最多的地方,赵佗遗迹既是龙川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

龙川佗城,早在199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缘由即是“岭南最早设置的古县”之一。佗城,是2000多年来东江中上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既是赵佗兴王之地,又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融合之地。自赵佗为龙川令在佗城驻军施政至新中国成立前,佗城一直为龙川县治所在地,曾为龙川郡和循州的郡治和州所。

赵佗所筑古城,为方形土城,城垣周长约800米。佗城附近出土的秦汉时期古墓葬,墓室均为土坑墓,没有砖室墓,直到隋唐时期才有砖墓。民国廿八年(1939年)拆除老城墙时,发现“循州城砖石使白”“循州造”“甲寅”等字样的城砖,人们推测,土城改为砖城的年代,当在宋神宗熙宁年间(1074年前后),城垣周长扩建至2400米。至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在老城北面新建一座小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防贼寇,扩建上五里城、下五里城、下廓城和新城,俱为砖墙,共有6座城门。

史籍上多有龙川“尉佗城”“龙川故城”的记载,宋《舆地纪胜》引《循阳志》云:“宋绍兴十五年,知州韩京迁于城东,即尉佗城之故基”“赵佗为龙川令时,筑城居之,遗址犹存”“龙川故城在循州治西三十步”(循州治所在今佗城镇政府右侧一带)。

今日佗城,仍保留着赵佗故宅遗址,与越王井近在咫尺。韦昌明《越井记》所记“南越王赵佗氏,昔令龙川时,建治于嶅湖之东”,龙川旧志亦有记载,赵佗遗址,有台有井,“按为赵佗为县令的龙川旧宅”。清王永熙《重浚越王井记》亦记述说:“光孝寺,秦赵佗令龙川故署地也。”1770年,县令胡一鸿也说,“志纪治西之光孝寺,即王故宫。”

2200多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个个王朝不断更替,从历史深处逐一浮现,又相继黯淡下去。在此期间,赵佗故宅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旧房子,曾多次被改作他用。宋代改为光孝寺,明、清多次重修,清同治年曾改为万寿宫。到了民国年间,赵佗故居又用作了龙川一中校舍,后来部分被改建作民宅,1970年又成为仓库。

有专家认为,赵佗故宅遗址对研究南越王赵佗在龙川的活动轨迹具有重要的价值。1941年起,这座古老的小城改名为“佗城”。在广东,除了龙川县有赵佗城,还有广州的赵佗城、乐昌泷口的赵佗城,但以龙川赵佗城为最早。

赵佗南下大军的一部分,以及随后2000多年里陆续从中原、闽赣及本省各处迁来佗城的移民,留在了这座位于东江之滨的小城里,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近年对佗城镇调查统计数据显示,4.1万人的佗城镇拥有姓氏179个,其中该镇2000多人口的佗城村竟有140个姓氏,远远超过了我国此前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宁村发现的87个姓氏。

04

2024年广东红色徒步之旅:感受革命精神

第二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将从10月持续至12月底,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线上以携程旅行平台为主,联合旅行达人在小红书、抖音及微博等多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线下开展2024“走读广东 粤游粤红”自驾游、广东红色徒步之旅、百万级达人探寻广东红色足迹、“大湾区粤红游”“百千万粤红行”首发团等活动。全省各地推出红色文旅活动百余项,既有知名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特色活动,亦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推出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精神生活。

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广东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红色热土,全省革命文物完好率超过80%。期望广东办好红色旅游季、红心向党、革命故事会等品牌活动,不断推动全省革命文物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悉心指导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作为,以革命文物保护为基,以红色旅游发展为翼,绘就融合发展新篇,为全国贡献“广东经验”。《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制定,让广东成为国内首批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的省份。革命文物现状调查和风险评估,为全省1600余处革命文物建立“健康档案”。

惠州市副市长李俊玲表示,惠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等相关部署,抢抓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重大机遇,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由省委宣传部开发的“打卡广东红”2.0版小程序正式上线,网友可在此浏览全省最新红色资讯、打卡全省200多个红色地标。丰富多元的红色互动体验,能够让广大市民游客更直观、更便捷地了解广东红色旅游。

携程集团副总裁、政府合作部总经理张旭现场发布了广东红色旅游季线路产品,包括红色研学亲子线路、红色文化打卡线路、红色印记漫游线路三大“红色粤韵”精品旅游线路,以及两大“粤游粤红”首发团线路等。各旅游线路产品涵盖了广州、惠州、东莞、佛山、肇庆等地的代表性红色旅游目的地。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东红色旅游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上涨72%,红色旅游商品交易总额大涨241%,其中80后、90后游客数量占比达62%,同比增长10%。广东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吸引了大量省外游客,来广东参与红色旅游的省外客源占比达33%,同比上涨22%。广东整合全省优质红色文旅资源,鼓励各地共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旅主题活动,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