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绿色能源驱动高质量发展
盐城:绿色能源驱动高质量发展
盐城,这座黄海之滨的城市,正以绿色能源为引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凭借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为全国碳达峰目标贡献着“盐城力量”。
绿色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大丰港水域外的太平沙北侧,盐城国能大丰H5#海上风电场的32台6.4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巍然矗立。这不仅是全国首个由地级市国企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场,更是盐城绿色能源发展的缩影。
截至2024年底,盐城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600万千瓦,同比增长16.7%。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554万千瓦,占全国15%,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2024年,盐城全社会用电量达5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地区年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绿色能源带动产业链升级
绿色能源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清洁能源,更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金风科技在大丰发展10余年,累计带动30余家风电配套企业落户,风电产业集群累计产值超2000亿元。目前,盐城已集聚41家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40%以上、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中车时代150米级大兆瓦叶片智造、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新能源创新基地等项目陆续竣工投产。远景零碳工厂通过碳管理、碳减排等方式实现工厂碳中和,年产能达300台套。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创新驱动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
盐城在绿色能源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例如,开发了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计算平台,通过打通主网、配网、营销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全市分布式光伏承载力的滚动测算。同时,还构建了以服务新能源消纳为目标的新能源与储能协同调控机制,通过储能在新能源大发时充电、负荷高峰时放电,就地化消纳新能源电量净增超9亿度。
在科技创新方面,盐城企业也展现出强劲实力。江苏苏盐阀门机械有限公司拥有授权有效专利406件,其中发明专利66件。该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向核电阀、海工阀领域拓展,加工精度达到微米级。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盐城的目标更加宏伟。预计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盐城正在推进投资近20亿元的“沿海二通道北延”工程建设,建成后将为能源结构调整提供重要支持。
同时,盐城还在积极探索布局海上“能源岛”,加快建设沿海滩涂、近远海“风光”综合利用基地。通过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发展,盐城正努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绿色能源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改善了盐城的生态环境。2024年,盐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5.6%,排名江苏第一。全市新增绿地310公顷,改造提升绿地305公顷,建设绿道64.4公里、林荫路27条,建成口袋公园144个。
在射阳港零碳社区,零碳生活已悄然融入居民日常。服务中心的光伏幕墙年发绿电11万度,光储充一体化车棚每天产生绿电2700度,零碳巴士在社区穿梭,居民自觉践行零碳行为公约,绿色积分可兑换日常用品。
盐城的绿色能源发展之路,不仅为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改善,更为全国碳达峰目标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未来,盐城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挥区位优势,竞逐绿色低碳赛道,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