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遗书中的深情告别:如何优雅面对生死?
琼瑶遗书中的深情告别:如何优雅面对生死?
2024年12月4日,著名作家琼瑶在家中去世,享年86岁。她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遗书,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也展现了她面对死亡的豁达态度。
“翩然”归去:琼瑶的生死观
琼瑶在遗书中写道:“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她用“翩然”来形容自己的离去,这个词语承载了她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对她而言,死亡不是终结,而是一种“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是一种轻盈的解脱。
琼瑶认为,死亡是每个人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她不愿听天由命,不愿慢慢枯萎凋零,而是选择主动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她写道:“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设计得不是很好。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这种对生命过程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她对死亡的理性思考。
火花与燃烧:琼瑶的生命哲学
琼瑶将自己比作“火花”,她写道:“我是‘火花’,我己尽力燃烧过。如今,当火焰将熄之前,我选择这种方式,翩然归去。”这种比喻充满了诗意,也体现了她对生命的理解。对她来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尽情燃烧,是否活出精彩。
琼瑶的一生,确实如火花般璀璨。她创作了数十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中《窗外》《还珠格格》《烟雨蒙蒙》等作品,成为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被改编成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影响深远。
爱与不舍:琼瑶的情感世界
在遗书中,琼瑶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读者。她写道:“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你们。‘爱’紧紧的系着我心,你们都是我最最不舍的。”这种深情的告白,展现了她对人间的留恋。
琼瑶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感情的波折。她曾因感情受挫两次自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她将这些经历化作了创作的源泉,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在遗书中,她鼓励年轻人:“年轻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面对死亡:琼瑶给我们的启示
琼瑶的遗书,不仅是对亲人的告别,更是对当代人的一份生命启示录。她写道:“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拥有过了!我‘活过’了,不曾辜负此生!”
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值得我们深思。在面对死亡时,琼瑶展现出了罕见的豁达和勇气。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的致敬。她的遗书,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不在于活得多久,而在于是否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琼瑶走了,但她留下的文字和思想,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她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翩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