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情绪性进食:如何避免因焦虑而暴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情绪性进食:如何避免因焦虑而暴食?

引用
澎湃
13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6128
2.
https://m.dxy.com/disease/3787/detail
3.
https://www.sohu.com/a/815385243_121124571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39797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06559
6.
https://www.muhn.edu.cn/psy/info/1013/2371.htm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962
8.
https://www.min2k.com/template/?type=markmap&id=726
9.
https://www.selectgoodfood.com/blogs/jj-class/166432
10.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eating-disorders/in-depth/eating-disorder-treatment/art-20046234
11.
https://ekang99.com/?news/93.html
12.
https://gcm.org.tw/blog/boost-resilience-with-3-tcm-recipes/
13.
https://www.aimhealthyu.com/tw/column/398/mindful-eating-habits-health
01

从一顿“无心之食”说起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工作压力山大时,不知不觉中吃掉了一整包薯片;在感情受挫时,一根接一根地吃着冰淇淋,直到肚子胀得难受才罢休;或者在无聊至极时,即便不饿也要找点零食来啃……这些看似平常的“小确幸”,其实可能暗藏着一种常见的饮食问题——情绪性进食。

02

什么是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面对焦虑、抑郁、无聊等情绪时,通过进食来缓解不适感的行为。它与正常的生理饥饿不同,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 突发性:情绪性饥饿来得突然且强烈,让人感到必须立即得到满足;而生理饥饿则是逐渐产生的。
  • 特定性:情绪性进食时,人们往往渴望特定的高热量食物,如甜食、油炸食品等;而真正的饥饿时,几乎任何食物都能满足食欲。
  • 无意识性:情绪性进食常常是机械式的,人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吃掉大量食物,而没有真正品尝到食物的味道。
  • 内疚感:情绪性进食后,人们往往会感到自责和羞愧,因为这种进食并非出于营养需求,而是情绪驱动。

研究表明,情绪性进食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营养不良等身体问题,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依赖食物来调节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负面情绪→进食冲动→过度进食→更负面情绪。这种循环一旦形成,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03

为什么我们会情绪性进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绪性进食是一种应对机制。当我们感到压力、焦虑或悲伤时,大脑会寻求快速的解决方案来缓解不适感。食物,尤其是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能够迅速提升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带来短暂的愉悦感。这种即时的正向反馈让大脑逐渐将“吃”与“情绪缓解”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社会文化因素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当今社会,“瘦为美”的观念被广泛推崇,许多人对体重和体型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一些人通过过度节食来控制体重,而过度节食又会引发暴食行为,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广告和社交媒体上对美食的过度渲染,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情绪性进食的倾向。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情绪性进食与大脑的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当我们面临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使我们进入“战斗模式”。而进食则会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将我们的状态从“战斗模式”切换到“修养模式”,从而带来放松感。然而,这种缓解是短暂的,过度依赖食物来调节情绪最终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

04

如何避免情绪性进食?

1. 培养自我觉察

第一步是要学会区分情绪饥饿和生理饥饿。当你感到想吃东西时,先问问自己:“我是真的饿了吗?还是只是因为情绪上的不适?”尝试记录情绪日记,写下每次进食前后的感受,这有助于你识别自己的情绪模式和触发因素。

2. 学习正念饮食

正念饮食是一种专注于当下、觉察食物与身体感受的进食方式。它要求我们在进食时全神贯注,细细品味每一口食物的味道、口感,感受身体的饱腹感。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重新建立与食物的健康关系,避免无意识的过度进食。

3. 掌握TIPP技巧

当情绪冲动难以控制时,可以尝试使用TIPP技巧来调节:

  • 温度(Temperature):用冷水洗脸或握住冰块,通过温度刺激来转移注意力。
  • 运动(Intense Exercise):进行短暂的高强度运动,如快跑或跳绳,释放身体能量。
  • 呼吸(Paced Breathing):进行深呼吸练习,缓慢吸气、屏息、呼气,重复多次。
  • 暂停(Paired Muscle Relaxation):同时收紧和放松肌肉群,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放松。

这些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激活大脑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达到与进食相似的放松效果,但更加健康。

4. 寻找替代方案

除了食物,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调节情绪。比如:

  • 运动:运动能释放内啡肽,带来自然的愉悦感。
  • 冥想:通过冥想来平静心灵,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 社交:与朋友聊天、分享心情,获得情感支持。
  • 兴趣爱好:投身于自己喜欢的活动,转移注意力。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情绪性进食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辩证行为疗法(DBT)等心理干预手段,已被证明对改善情绪性进食非常有效。

05

给自己一个机会

偶尔的情绪性进食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觉察并采取行动。记住,改变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就放弃。给自己一些耐心,逐步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当你能够更好地管理情绪时,你会发现,食物不再是情绪的奴隶,而是滋养身体的伙伴。每一口食物都值得好好享受,每一个情绪都值得认真对待。别让它们混在一起,掩盖了彼此真实的模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