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酷暑时喝的“特色饮料”,每个朝代都各有千秋
古人酷暑时喝的“特色饮料”,每个朝代都各有千秋
炎炎夏日,一杯冰镇饮料无疑是消暑的最佳选择。但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制冷设备和工业化生产,古人又是如何解渴消暑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探寻古代各个朝代的特色饮料,感受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代虽然没有“饮料”这个词,但早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一个职业叫做“浆人”,负责掌管“六饮”,即水、浆、醴、凉、医、酏。其中,“浆”更高级一些,据《齐名要术校释》记载,是水浸小米或用奶酪制成的饮料。
上图:宋 佚名 卖浆图页
汉代:蜜水的出现
汉代以前,古人所谓的“饮料”其实就是普通的井水,有“井之所尚,寒泉洌清”之说。但到了汉代,一种叫做“蜜水”的饮料出现了,做法简单,就是在井水中加入蜂蜜。《魏书》记载袁术在临终时想喝蜜浆而不得,可见蜜水在当时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饮料。
上图:东汉宴饮画像砖,左边的人在饮食,右边的人拂扇子
隋唐:饮子的盛行
隋唐时期,人们对饮料的制作更为讲究,将“饮料”称为“饮子”,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杜甫在《寄韦有夏朗中》中提到的“饮子频通汗”,就是指用草药熬制的饮品。此外,蔗浆也是当时的高档饮品,杨玉环去世后,唐玄宗曾被进献“樱桃蔗浆”。
上图: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中,卖“香饮子”的摊位
宋代:饮料种类大爆发
宋代饮料的种类更加丰富,有“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沆瀣浆、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顺散、乳糖真雪、金橘团、甘豆汤”等。翰林院还对各种熟水进行过评比,紫苏熟水位列第一。宋代词人李清照还创制了“白豆蔻熟水”。
上图: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
元代:舍利别的流行
元代流行一种名为“舍利别”的饮料,具有“祛暑止渴、清心补益”的功效。《局方发挥》记载其制作方法为“取时果之液,煎熬如饧而饮之,稠之甚者调以沸汤,南人因名之曰煎”。
上图:《清稗类钞》是民国时期徐珂创作的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
清代:荷兰水的传入
清代出现了一种名为“荷兰水”的饮料,由英国人约瑟夫发明,于同治年间传入中国,类似于现代的柠檬汽水。《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这种饮料并非荷兰人发明,而是因为当时中国习惯将西洋货品统称为“荷兰”。
从汉代的蜜水到清代的荷兰水,中国古代饮料的发展见证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虽然古代没有现代的制冷设备和工业化生产,但古人通过各种方式制作出种类繁多的饮品,不仅满足了解渴的需求,更体现了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