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动静结合的艺术典范
中国古典舞:动静结合的艺术典范
从宫廷到舞台: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典舞,这门凝聚着千年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周代宫廷。自周朝起,宫廷便设立专门机构培养乐舞人才,对民间舞蹈、宗教舞蹈及外来舞蹈进行系统整理与发展,奠定了宫廷舞蹈的辉煌基础。汉代的“翘袖折腰”、“踏盘踏鼓”、“鱼龙百戏”,展现了独特的速度与力量之美;唐代则在丝绸之路的繁荣下,融合胡风元素,创造出佩月刀、着胡服、舞胡旋等异域风情与本土文化完美结合的舞蹈形式。
然而,宋元之后的战乱频仍,使得许多珍贵的舞蹈艺术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舞蹈界开始从戏曲表演中汲取灵感,借鉴武术精髓,结合芭蕾训练方法,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这一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舞蹈的韵味,更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使得中国古典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从外形到内涵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动静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动与静,如同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意境。
动:舞动之美
在动态表现上,中国古典舞通过“身韵”这一核心要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身韵包括“身法”和“韵律”两个方面,身法是舞蹈动作的外部技法,包括身体的扭转、跳跃、旋转等动作;而韵律则体现在舞蹈动作的神韵和情感表达上,通过身体的细腻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使舞蹈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身韵追求的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境界,使舞蹈动作既具有力度感又不失柔美。
同时,中国古典舞强调刚柔并济,动作既有力度感又不失柔美,形成了刚柔并济的舞姿特点。这种特点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平衡思想,也符合了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中和之美。在舞蹈动作中,刚与柔相互交织、相互映衬,使舞蹈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静:静默之美
在静态表现上,中国古典舞通过静默造型传递深沉内敛的意境。静默是“无声的诉说”,它以含蓄的方式传递情感,如同“天籁轻响”中感受清晨的宁静。在静默中,人们学会倾听内心,正如从多话的人那里学到“静默”的智慧。静默的山与流动的水形成对比,一动一静间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画面”。
动静结合:圆的哲学
中国古典舞的动静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圆”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动作的连贯性,还是整体的布局,都追求一种圆润流畅的美感。这种“圆”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意境上的,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对和谐统一的美学追求。
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发展
以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创作的群舞《清风徐来》为例,展现了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该作品以清代《执扇就座仕女图》为创作蓝本,通过女子团扇舞的形式表现少女的灵动、俏皮。舞者们身着轻盈、飘逸的舞衣,手持团扇,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优雅大方,动作流畅自然,仿佛一阵清风拂过,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韵律。
值得一提的是,《清风徐来》的舞者是由舞蹈学院学生组成的,她们在舞蹈学院教师的专业指导下,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和精心打磨,最终呈现出了这部精彩的舞蹈作品。在问到这支群舞在编排、创意的动作和场景设计上有什么难点和创新时,沈艺介绍称:“在经历众多尝试过后,我们选择清代女性的时代背景特性,设计在舞蹈一开始用小步伐走出一斜排。看过这个舞蹈的观众都对这一点记忆犹新。还有就是舞蹈中融合了一些汉唐的舞蹈元素,使舞蹈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元。”
此外,在服饰以及妆容上,也做了相当多的功课,比如这些学生演员的妆面还原画中清代女性的细眉、小嘴,为此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眉毛,为的是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体验,向观众讲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故事。
舞蹈加入了毛尖炒茶等非遗元素
据了解,此次由沈艺带队,去河南历时五天时间,拍摄时间非常紧,要分别去河南郑州、商丘古城、信阳茶园和南湾湖。姑娘们每天都要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到达拍摄地点,由于舞蹈是以群舞形式来表演,所以要求每个人的每个动作都要整齐划一。还有一个细节,四个姑娘要在江中的一叶竹排上翩翩起舞,这对于不会水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
沈艺称,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拍摄将信阳毛尖炒茶技艺、商丘宋绣技艺等非遗元素和古典群舞巧妙融合在一起。他们时而模仿炒茶的动作,时而展示宋绣的细腻,将信阳毛尖炒茶技艺与商丘宋绣技艺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制作技艺精湛非凡。舞者们通过模仿炒茶的动作,将这一非遗技艺的精髓融入到舞蹈之中。他们手持团扇,仿佛是在翻炒茶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这种独特的舞蹈形式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炒茶技艺的独特魅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配合这次河南行的拍摄,河南方面还特意让她们体验了古城中陈家大院、云梦华府衙的书院和园林,院落套院落,颇有深深庭院旳意趣,古城建筑将她们带回到历史中,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洗礼,令人回味无穷。
这支舞蹈打破了年龄的拘束
俗话说“好雁总是领头飞 好马总是先出列”,赵双是14名舞者中的领舞,来自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学子,现在是研三阶段。她告诉记者:“我从小就跟着沈艺老师学舞蹈,很荣幸能多次代表学院‘出征’,作为领舞参加比赛演出,拥有登上舞台的宝贵机会。”
当记者问到对于这次去河南演出有什么感想时,她表示:“在商丘古城感叹中式美学之妙,在信阳茶山听山鸣、闻绿意。姑娘们在大自然的疗愈中起舞,加上现代科技的拍摄手法,给大家带来了全新的表演体验,这与大家平时在舞台上的呈现方式不同,所以这次拍摄之旅总体来说十分有趣,令人难忘。同时,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张绣茜贺是来自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2022级2班一名学生,对于这次去河南拍摄,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了解了很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知识。
谈到对这支舞蹈的理解时,赵双表示:“这支舞蹈打破了年龄的拘束,不管处于哪个时期的女性,跳这支舞蹈都会感到快乐明媚,感到春日美好!”
沈艺表示,《清风徐来》是音乐语言与中国舞完美相结合,韵味和律动相得益彰,清新雅致,这是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延续的美学思想,也是咱们主创团队的美学追求!
辽沈晚报记者 赫巍利
内容来源/ 辽沈晚报
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舞蹈的韵味,更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使得中国古典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从外形到内涵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