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岛总兵府:郑成功的招兵树传奇
南澳岛总兵府:郑成功的招兵树传奇
在广东东南部的韩江入海口外,有一座被誉为“潮汕屏障、闽粤咽喉”的海岛,这就是南澳岛。岛上有一棵444年树龄的细叶榕,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南澳岛:闽粤交界的重要海防要地
南澳岛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位于韩江入海口外,是闽粤交界的重要海防要地。全岛呈葫芦形,东西长21.5公里,最高峰为海拔584.8米的大尖山,也是汕头市第一高峰。岛上地形以丘陵为主,重峦叠嶂,西半岛海拔588米的大尖山,是全岛最高峰,东部最宽10.5公里,最高峰为海拔573.3米的果老山。中部为狭小的冲积平原,最狭长处仅2.1公里。因海拔落差较大,全岛仅形成十幾條山坑澗流,有青澳大坑、深澳大坑、雲澳大坑、白牛大坑、羊嶼大坑等。岛上人口主要分佈在地勢相對平坦的「四澳」(雲澳、深澳、青澳、隆澳)以內。由於台灣海峽的「喉管效應」以及島嶼自身地形突起造成的動力抬升影響,島上風力資源十分豐富,有「風縣」之稱。
总兵府:闽粤海域的海防重镇
明万历年间,朝廷在南澳岛设立总兵府,由闽、粤两省分治。这座总兵府不仅是明清时期闽粤海域的海防重镇,更是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
郑成功:在南澳岛招兵反清
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福建南下入粤,在南澳岛招兵反清。如今,总兵府门前仍留存着一棵见证了这段历史的“郑成功招兵树”。
这棵细叶榕位于南澳岛深澳镇总兵府门外,已有444年的树龄。它高20余米,主干围15米,需十来人才能合抱。远看,苍翠的树叶与后面总兵府红色的墙、蓝色的天交相辉映。走近细瞧,树虽“年迈”,却未显龙钟之态,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苍劲挺拔,树干、树根雄浑一体,古意盎然,画意悠然。
尤为震撼的是,古树树干被气根包围,呈三角形状,需十来人才能合抱。基部盘根错节,凹凸崎岖处,似小山包;扁平处,如乘风战舰;高耸处,若烽火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成功招兵树”。
据史书记载,1646年,郑成功与陈辉、张进乘二舰从福建来到南澳岛。在这棵老榕树下,郑成功慷慨演讲,招揽壮士,应者云集。之后,他率领水师顺利东征台湾。1647年2月,侵台荷兰总督揆一投降,被占38年的领土终于收归祖国。
招兵石:检验士兵体格的石器
在招兵树下,至今仍保留着一块“招兵石”。石高61.5厘米,宽38.5厘米,厚21厘米,重达119斤。当年郑成功招兵时,应征者只要能搬起这块石头,并轻松走3步,就可以入伍当兵。石块上部两侧凿有凹耳,可把手将其移动、提起乃至抬举,是清代招募兵员及民间练武、练体力臂力的专用石器。
古树保护:让历史见证延续
为了保护这棵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树,当地采取了多项措施。2017年,南澳县着手对古树进行调查,2018年正式挂牌。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当地为它砌了树池、更换了营养土壤,并实时监控生长及病虫害情况,定期进行养护和虫害防治工作。
如今,“郑成功招兵树”正得到悉心照料,以蓬勃之姿,继续守护着这座美丽浪漫的小岛。它不仅是南澳岛的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见证。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见证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壮举,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