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网红打卡地:官渡八景与南侨机工的历史印记
昆明网红打卡地:官渡八景与南侨机工的历史印记
昆明,这座被誉为“春城”的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里,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都市景观交相辉映,诉说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昆明的两处网红打卡地——“官渡八景”和“南侨机工主题文化街”,探寻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官渡古镇:八景浮雕墙里的千年风韵
位于昆明东南郊的官渡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昆明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这里距昆明市区仅8公里,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占地17平方公里。古镇内保存着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被誉为“古滇第一镇”。
“官渡八景”浮雕墙是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生动展现了古渡渔灯、九曲花街等老昆明景色。这面浮雕墙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官渡古镇悠久历史的见证。
官渡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最初只是一个名为“窝洞”的渔村。这里云水淼霭,薰风无浪,风光如画。早在唐代,“窝洞”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宋代,大约在1180年至1190年间,驻守“鄯阐”的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窝洞游览。高生世的船绳于岸边,于是便把窝洞命名为“官渡”。高氏似乎对官渡情有独钟,干脆把官渡划为自己直接管辖的治所,于窝洞置官渡县治,并修建了城池。
古镇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金刚座宝塔。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塔,是中国现存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金刚塔之一。塔高16米,由基座和塔体两大部分组成,基座的平面为正四方型,边长为10.4米,高4.7米。基座之上,五塔耸立。中央建高16米的主塔,四角配以高8.84米的小塔。主塔宏巨雄伟,小塔小巧玲珑。主塔与小塔都由须弥座、塔身、塔颈和塔刹组成,但式样不同,风格迥异。大小塔相映生辉,十分谐调。高耸俊秀的塔刹,簇拥耸立,犹如雨后春笋,争相破土,形象轻盈俏丽,有一种飞动之美。
南侨机工: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在昆明新闻南路,有一条充满南洋风情的主题文化街,这里就是为纪念南侨机工而建的特色街区。街道两旁的建筑采用了南洋风格的长凳和复古路灯,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南侨机工,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词,承载着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1939年至1942年间,约有3,200多名华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从南洋各地回到祖国,参加“南洋华侨回国机工服务团”,为滇缅公路的物资运输做出了重要贡献。
滇缅公路是当时中国对外唯一的交通大动脉,山路险峻,运输工作异常艰苦。南侨机工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时刻提防日军的轰炸。据统计,滇缅公路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运输车辆是由南侨机工驾驶的。他们中约有1,028人在抗战中殉职,用生命诠释了华侨华人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2017年7月7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畹町建立了“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南侨机工历史贡献的铭记,更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精神的传承。
漫步在南侨机工主题文化街,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里不仅是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更是一处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精神地标。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昆明,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无论是官渡古镇的千年风韵,还是南侨机工的英雄事迹,都是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见证了昆明的历史变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