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全面解析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2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06/06/ARTIKD3oEhncklyGOWwJE3wG240606.shtml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50571
3.
https://big5.cctv.com/gate/big5/news.cctv.cn/2024/06/06/ARTIKD3oEhncklyGOWwJE3wG240606.s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1A06A0500
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19024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CO98IK05369TP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9%80%9A%E9%AB%98%E7%AD%89%E5%AD%A6%E6%A0%A1%E6%8B%9B%E7%94%9F%E5%85%A8%E5%9B%BD%E7%BB%9F%E4%B8%80%E8%80%83%E8%AF%95
8.
https://www.7zedu.com/news/647-1.html
9.
https://www.gk100.com/read_924161.htm
10.
http://www.lubanyouke.com/61691.html
11.
http://www.gaokzx.com/gk/gaokao/120503.html
1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9%AE%E9%80%9A%E9%AB%98%E7%AD%89%E5%AD%A6%E6%A0%A1%E6%8B%9B%E7%94%9F%E5%85%A8%E5%9B%BD%E7%BB%9F%E4%B8%80%E8%80%83%E8%AF%95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在这一庞大的考生群体中,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采用“3+1+2”的新高考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志愿填报的影响,帮助考生们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01

政策背景与模式解读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标志着新一轮新高考改革拉开序幕。今年正值新高考改革实施十周年。高考改革事关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建设,影响重大。基于此,澎湃新闻推出“新高考实施十年”专栏,梳理总结新高考下考试模式、考试内容、招录方式等的变化,分析高考综合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探讨深化完善高考综合改革的路径方向。

作为第四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今年迎来新高考首考。新高考下,这些省份的考试科目为“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即历史、物理二选一;“2”为再选科目,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四选二。

02

改革背后的逻辑

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后,最初试点的省份采用“3+3”选科模式是为了给予学生选择权。后续启动新高考的省份为何纷纷走向了“3+1+2”选科模式?“3+1+2”选科模式是不是变相回归了文理分科?这种改革方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新高考改革实施初期,却出现了一些出乎政策本意的情况。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3年高校招生调查报告》指出,“新高考改革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权,却遭遇学生与家长的功利算计,出现了物理选考人数的下降。在改革过程中,浙江省出现了‘弃学物理’现象。”

去年年底,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海峰等发表的《十年新高考改革的试点推进与成效评价》一文中也提到:新高考改革推行之初,部分在理论上很有道理的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却难以落实,使得政策意图和最终呈现的结果背道而驰。例如,在浙江省推出“3+3”科目改革试点之初,由于学生为获取高分而趋利避害,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过于宽松和技术科目的挤压等原因,浙江省高考选考物理的人数较改革前大幅缩减,出现“物理遇冷”现象。同时,物理作为理工类专业的基础学科,选考人数大幅下降会严重影响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已有研究表明,新高考改革后,浙沪学生的学业优势有所减弱,部分填报理工类专业但未选考物理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出现明显的学业衔接障碍。

上文还指出,与新高考下的自由选科配套而行的选课走班制教学,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和学校的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而言压力很大。不同科目选考人数存在明显差异,容易导致对应科目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难以满足自由选科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只能采用“套餐化教学”,以限制学生科目选择、提供相对固定的若干种选科方案的方式应对。

正因如此,第三批启动新高考改革的8省份采用了“3+1+2”选科模式,在保障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对学生的选科做出了适当限制。在3门选考科目中,首先物理、历史必选其一且不能兼报,其次可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中选考2门。“3+1+2”选科模式在遏制功利选科的同时,也使得选科组合由“3+3”模式下的20种,降低至12种。这一定程度降低了高招选课走班教学难度,有利于解决部分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教室、师资配套不足或失衡的问题。

此后,第四批、第五批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也都采用了“3+1+2”的选科模式。也即,在启动新高考的29个省份中,目前有6个省份采用的是“3+3”选科模式,其余23个省份则均采用了“3+1+2”选科模式,“3+1+2”选科模式成为主流。

03

实施情况与影响

“3+1+2”选考模式是不是变相回到了文理分科?

对于这一问题,2021年,江西师范大学基础研究院院长、教授孙锦明在《江西新高考实行“3+1+2”方案是合乎理性的决策》一文中指出,“3+1+2”方案虽然限定学生必选一门物理或历史,但并非文理分科。与传统的文理分科相比,有三个方面的本质区别:一是所有学生考一样的数学,数学不再分文理;二是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学生,各有6种组合,而非只有之前的文综或理综;三是虽然高校招生时分物理类、历史类单列计划,并分开划线,但是,各专业还会再提选考科目要求,大学将根据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分为不同的院校专业组,如物理+化学专业组、物理+生物学专业组、历史+政治专业组、历史+地理专业组等。由此看来,“3+1+2”方案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在“文理分类”的基础上对新高考改革“选择性教育”理念的贯彻与践行。

实际上,为解决物理科目选考人数大幅减少的问题,教育部2018年和2019年先后发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和《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明确高校各专业在招生中要设置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要求和再选科目及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当新高考省份逐渐趋向采用“3+1+2”选科模式后,又出现了“弃考化学”现象。

为了进一步扭转功利选考与学习,2021年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进一步加强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此版指引中,共计修改196个专业,所列出的92个专业类里,65个专业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70.65%;56个专业类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0.87%;55个专业类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59.78%。其中,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门类,一共61个专业类中,55个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达90.16%。”《2023年高校招生调查报告》指出,至此,对于想选择理工科专业的考生,就必须选物理和化学,这彻底遏制了功利选科造成的弃考物理和化学的现象。

新高考下,遏制“弃考物理和化学”现象的逻辑是什么?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对国家建设来说至关重要。西方在分析我国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原因时,也谈到了我们在人才培养上的原因: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超过了西方国家的总和。过去的文理分科虽有不足,但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为40来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他指出,人文也很重要,真正的高层次人才一定是文理兼备的。但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从整个社会的需求来看,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因此,新高考改革在给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做出符合国家需求的选择。

04

未来展望

新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招生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虽然还存在一些挑战,但总体方向是积极的。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同时,高校也需要调整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的选拔机制。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新高考模式将更好地实现学生发展、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