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从佛山地铁坍塌事故看安全管理漏洞与改进
隧道施工安全:从佛山地铁坍塌事故看安全管理漏洞与改进
2018年2月7日,佛山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发生严重隧道坍塌事故,造成11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323.8万元。这起事故暴露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安全风险和管理漏洞,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加强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
隧道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涉及地质条件复杂、地下环境多变、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
1. 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
在隧道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文条件等信息。佛山地铁坍塌事故中,事发地段存在深厚富水粉砂层及强透水的中粗砂层,地下水承压性高,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增加了施工风险。因此,准确的地质勘察和风险评估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
2. 施工方案设计与审查
施工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设备、人员素质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同时,施工方案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和论证,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3. 施工过程监控与预警
在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对隧道的变形、地下水位、应力变化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佛山地铁事故中,盾尾密封失效导致涌泥涌砂,如果能及时预警并撤离人员,可能避免更大的伤亡。
4. 应急预案与演练
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佛山地铁事故中,应急处置不当是导致伤亡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5. 人员培训与管理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严格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确保其持证上岗,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从佛山地铁事故看安全管理漏洞
佛山地铁坍塌事故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暴露出以下安全管理漏洞:
地质风险评估不足: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风险认识不足,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
应急处置不当:在发现涌泥涌砂初期,没有及时撤离人员,反而继续进行抢险作业,导致后果扩大。
监管不到位: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企业,但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漏洞。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盾尾密封失效表明施工质量和设备维护存在缺陷。
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结合佛山地铁事故的教训和其他相关政策文件,提出以下安全管理建议: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
加强地质风险管理: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应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并邀请专家评审。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应急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审核和技能培训。
推进科技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实现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
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人员培训,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