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如何有效预防尿管感染?
医院如何有效预防尿管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CAUTI)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占所有院内感染的40%-67%。这种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尿管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课题。
严格的无菌操作与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尿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等关键时机,都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六步或七步洗手法,每次至少来回洗五次,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在进行导尿操作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并在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值得注意的是,佩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手套使用前后仍需进行手卫生。
规范的置管与维护流程
置管指征与选择:严格把握导尿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对于手术患者,应在必要时才进行导尿,且最好在术后24小时内拔除。选择导尿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质和规格,一般推荐使用最小孔径的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无菌置管技术:置管操作必须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使用已连接好的、密封的导尿管。置管后要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移动和尿道牵拉。
引流系统管理: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一旦发现无菌原则被破坏、引流装置断开或尿液漏出,必须立即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装置。集尿袋应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尿液逆流。
定期评估与更换: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应根据临床指征进行,而不是固定的时间间隔。一般建议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每两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每周更换两次集尿袋。
日常护理与监测
环境和个人卫生: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保护导尿管,避免将其浸入水中。可以使用2%氯己定的洗浴用水,以降低感染风险。
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变化。如果发现尿液浑浊、有沉淀或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异常。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了解尿路感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持续改进与培训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最新的预防指南和操作规范。同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监测CAUTI的发生率,分析感染原因,不断优化预防措施。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尿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然而,预防工作永无止境,需要医护人员持续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