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关帝庙:千年古迹生辉 浩瀚文脉永续
解州关帝庙:千年古迹生辉 浩瀚文脉永续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这座始建于隋代(589年)的古建筑群,历经宋、明、清各代修葺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年间重建。1988年,解州关帝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中轴对称,前朝后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的特点。庙内共有殿宇百余间,气势雄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进入关帝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龙壁,这座明代烧制的琉璃影壁,画面分为天、地、海三界,描绘四条蟠龙,栩栩如生。穿过四龙壁,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居中,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等。
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因关羽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此殿名。殿前月台上置一铜鼎香炉和一长方形供案,是清人仿照古代式样铸造的。月台前阶石上,雕有卷草、流云和二龙戏珠图案,犹仿皇宫规制。大殿面宽7间,进深6间,重檐歇山顶。殿一周有26根巨大石雕龙柱。龙柱上有升龙、降龙、祥云等,雕刻粗犷有力,与柱头额枋上的精雕细刻,形成强烈对比,相互衬托,各具美韵。正如庙内碑文所云:“殿阶石柱,雕龙飞腾,庙貌宏丽,甲于天下。
春秋楼位于中轴线北端,明万历年间重建。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春秋楼三绝为关羽真身像、菊花藻井、夜观《春秋》像,环楼四周的“悬梁吊柱”,亦为古建杰作。春秋楼二楼神龛内门楣悬“降福延年”丝织匾额,楷书红底金字,为1926年鉴祥题。二楼神龛内悬“允文允武 乃圣乃神”行书蓝底金字匾和“忠贯天人”行书蓝底金字匾。春秋楼一楼明间南廊下悬“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楹联,为民国元年(1911年)洪洞翁广居题,行书红底金字,规格300×324cm。
解州关帝庙内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庙内共有40余座明清时期的单体古建筑,9000多册古籍文献,1775件(套)可移动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近年来,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关公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进一步扩大关公文化的影响力。从“文武神圣——关公造像艺术展”开设在解州关帝庙崇圣祠,到“天下云长——关公文化展”远赴福建泉州,再到“义薄云天——关公主题精品文物展”落地成都武侯祠……“系列展览的成功举办,是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组建文物传播矩阵,推动‘关公文化走出去’的全新实践。”傅文元介绍,通过对馆藏文物珍品的联展和巡展,进一步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关公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兴起来”。
如今,解州关帝庙同新建的古城遗址公园、关圣文化广场、五龙峪河道公园共同融入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中。打造连片景区,赓续一方文脉,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迸发出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