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游神: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福州长乐游神:年轻人接力民俗传承
正月初十,凌晨四点,福州长乐潭头镇厚福片区的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他们要为一场持续15小时的盛大游神活动做准备。这是当地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年轻人展现传承与创新的舞台。
四百年的文化传承
长乐游神,又称“迎神”,是福州乡村正月里最重要的习俗活动。据记载,这一传统可追溯至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各村都会举行游神活动,其中以潭头镇厚福片区最为著名。
年轻人的创新与担当
在游神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高大威武的神将。其中,“张世子”“张二世子”“赵世子”等神像因“高颜值”在网络上走红。这些神像的设计者之一,正是“00后”青年林滨。
“从小对村里的游神文化耳濡目染,可以说是‘刻进骨子里’的文化传承使命感,让我一直想创新设计一尊神将形象。”林滨说。他设计的新版神像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审美元素,让传统神像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游神队伍中,挺神将是一项体力与技巧并重的任务。每尊神将由四五个人轮换扛,由于神将塔骨重的可达七八十斤,需要年富力强者才能完成。20岁的林彦鑫是其中的一员,他已连续三年参与挺神将活动。“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从小跟着游神队伍看,久而久之就会了,身边的同龄人也纷纷加入这个队伍,感觉这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游神活动不仅是祈福仪式,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活动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非遗元素,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移动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厚福游神首次邀请了潮汕英歌舞队加入,促进了不同地区乡土文化的交流。同时,活动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远在海外的华人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年味。
文化传承的未来展望
长乐游神活动的成功,离不开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创新。他们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正如一位村民所说:“我们不迷信,不拘泥于陈旧的形式,游神祈福是一种精神寄托,挺神将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全民皆可参与的民俗文化。”
如今,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长乐人的骄傲,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四百年的文化传统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