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峨眉山上的千年道观:飞来殿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峨眉山上的千年道观:飞来殿的前世今生

引用
网易
10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A8CMTN05506BEH.html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1598f7025fa5d2152b65a977171344a6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9A08GHS00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222/22/9570732_731567840.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E6%97%B6%E6%9C%9F%E6%96%87%E7%89%A9%E5%8F%A4%E8%BF%B9%E6%8D%9F%E6%AF%81%E5%88%97%E8%A1%A8
6.
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sicdujia/1894883.html
7.
https://www.baike.com/wikiid/1240594581025012450
8.
https://www.findchina.tw/2024/07/blog-post_16.html
9.
https://www.baike.com/wikiid/7234157171553239051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4%B8%96%E7%95%8C%E9%81%BA%E7%94%A2%E5%88%97%E8%A1%A8

在四川峨眉山脚下,有一座千年古刹——飞来殿,它不仅是峨眉山上的道教名观,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建筑瑰宝。作为四川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早期木构建筑,飞来殿见证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也诉说着峨眉山道教文化的千年传承。

01

千年古刹:从北宋到明清的沧桑变迁

飞来殿的建造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最初名为天齐五行庙。据庙内保存的“宋淳化四年重修庙记”碑记载,这座庙宇在北宋时期就已颇具规模。到了元代,飞来殿再次重修,更名为东岳庙,专门供奉东岳大帝。这一时期,飞来殿的建筑格局基本定型,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主体结构。

明代是飞来殿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香殿进行了重修,这一信息被记录在香殿金檩下的题记中。到了明崇祯五年(1632年),九蟒殿也得以修建。这些明代建筑遗存与元代的飞来殿主体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飞来殿的建筑群。

清代以后,随着峨眉山佛教的兴盛,道教逐渐式微,但飞来殿依然保持着其宗教和文化价值。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八的庙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信众前来朝拜,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已有三百年之久。

02

建筑之美:木构遗存的精湛工艺

飞来殿的建筑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四川境内保存最完好的早期木构建筑。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从山门、九蟒殿、香殿到飞来殿,每一座建筑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

九蟒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香殿则迁建后无台基,面阔进深与九蟒殿同,殿内无柱,亦单檐歇山顶。斗拱五踩共24朵,第一跳翘头刻成如意头,第二跳刻成鹰头,内托天花。明间平身科三攒,次间一攒。

飞来殿是整个建筑群的精华所在。它面阔五间,前檐省二柱呈三间,进深八架椽,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檐柱有侧脚。前檐明间檐柱上有泥胎盘龙两条,龙身上立童男童女。出檐铺作38朵,明间补间铺作二朵,其余各间一朵。斗拱用材较大,为单抄双昂六铺作出三跳;华拱刻如意纹;头昂平直,刻成龙首状;二昂昂嘴向上卷曲,呈象鼻状,后尾撑于下金檩下,系真昂。斗拱雕刻十分精致,象鼻昂的使用属较早期实例,但亦有可能为后世更换。脊檩下有脊瓜柱和叉手撑托。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原为小青瓦覆盖,现已换成黄色琉璃瓦,并添加了屋脊装饰。

值得一提的是,飞来殿的建筑结构采用了“彻上露明造”的做法,即梁架结构完全暴露在外,不加遮挡,这种做法在元代建筑中较为常见。殿内梁架结构一览无余,这样的做法叫作"彻上露明造"。金柱上彩塑或大或小的童子,它们脚踏祥云,似从天国降临。这种做法不仅展现了建筑的美感,也体现了古人对空间的巧妙利用。

03

文化传承:道教圣地与武术摇篮

作为道教“第七洞天”的重要组成部分,飞来殿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峨眉山道教文化的象征。殿内原供奉东岳大帝铜像,后毁。大殿内还供奉炳灵三太子、净饭王夫妇等道教尊神,展现了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飞来殿又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这里成为了峨眉派武术的重要传承基地。2024年,以凌云为代表的“峨眉派女子功夫团”在此成立,她们将传统的峨眉武术与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峨眉武术的魅力。

04

保护与传承:古建筑的新生

1988年,飞来殿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标志着其历史价值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近年来,相关部门对飞来殿进行了多次维修和保护,使其得以完好保存。

然而,飞来殿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20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对飞来殿进行了落架维修,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了“元大德二年”题记的铁钉,进一步证实了建筑的年代。香殿也在1983年进行了迁移,以确保其安全。

面对这些挑战,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不仅对建筑本体进行修缮,还注重对周边环境的整治,以恢复历史风貌。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对飞来殿的建筑结构和文化内涵进行记录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价值。

峨眉山飞来殿,这座千年古刹见证了中国建筑艺术的辉煌,承载着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今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在新时代的今天,飞来殿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