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罐山遗址:成都平原2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见证
坛罐山遗址:成都平原20万年前的人类活动见证
2021年,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坛罐山遗址的发现,揭开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这处距今至少20万年的遗址,不仅填补了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空白,更为研究早期人类在四川盆地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重大发现:成都平原最早的人类足迹
坛罐山遗址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滴水村,地处岷江左岸的三级阶地上。2021年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进行基本建设考古勘探时,意外发现了这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等,这些石制品大多以砾石为原料,显示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打制技术特征。
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光释光测年技术,专家们发现这些石制品的埋藏地层最老年龄不低于20万年。这一发现不仅将成都平原的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更颠覆了此前认为四川盆地是“文化真空地带”的观点。
破解谜题:四川盆地的早期人类活动
在坛罐山遗址发现之前,四川盆地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一直是个谜。尽管周边的陕西、云南、贵州等地频频发现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但四川盆地内的旧石器遗址却寥寥无几。这种现象曾让考古学家困惑不已:早期人类为何似乎避开了四川盆地?
随着坛罐山遗址的发现,这一谜题终于有了答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表示,这充分说明了至迟在20多万年前,四川境内的多个区域已有人群迁徙并频繁互动。旧石器时代,四川并非人迹罕至。
事实上,近年来四川盆地内的旧石器遗址发现已超过200处,覆盖了全省13个市州。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早期人类在四川盆地活动的生动图景。从川西高原到成都平原,从川南到川北,早期人类的足迹遍布四川盆地的各个角落。
文化传承:从旧石器到文明曙光
坛罐山遗址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四川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线索,更为研究四川盆地的文化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参考。考古学家们发现,坛罐山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与四川盆地其他旧石器遗址的遗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表明早期人类在四川盆地的活动并非偶然,而是存在长期的文化传承。
更令人惊喜的是,坛罐山遗址的发现还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提供了重要线索。遗址中出土的部分石制品显示出向新石器时代工具过渡的特征,这为进一步探索四川盆地旧新过渡及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展望: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在围绕坛罐山遗址建立考古遗址公园。未来,这里将成为公众了解旧石器时代文化、感受早期人类智慧的重要窗口。
坛罐山遗址的发现,不仅改写了成都平原的人类活动历史,更为研究早期人类在四川盆地的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这处20万年前的遗址,正在向我们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远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