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部门推荐:如何保障电梯维保人员安全
权威部门推荐:如何保障电梯维保人员安全
2024年4月,上海一起自动扶梯卷人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电梯安全的关注。这起事故不仅暴露了电梯"带病运行"的问题,更凸显了电梯维保人员安全规范执行的重要性。据统计,我国电梯设备登记数量已超千万台,且每年保有量不断攀升。随着电梯使用时间增长,"带病运行"问题多发,维保人员的安全管理和规范操作成为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
电梯维保人员的基本安全要求
电梯维修保养作业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施工方针、政策、法规,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维保作业人员必须取得质监部门颁发的上岗操作证,并穿好绝缘鞋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袖口,裤口要扎好。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
进驻维保地点后,应与使用单位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维保人员及周边来往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在明显处悬挂安全警示牌及警告标志。电梯维修保养工作至少应有两名持证作业人员进行工作,严禁酒后操作和嬉笑打闹。
维保作业中的安全操作规范
机房作业安全
在机房内进行维修时,必须将电源开关切断,挂"有人操作"的警告牌,并派专人监护。曳引机、曳引绳及各转动部位工作人员处在防护位置车与下方人员联络时,不得手扶或身靠绳轮或曳引绳。在机房操作轿箱时,必须与轿箱或轿箱的人员联系好,将轿门、厅门完全关闭,门锁作用正常。严禁在厅敞开情况下,开动轿箱。
轿厢作业安全
进入轿厢前首先要看是否轿厢停在此层,不可直接进入层门、轿门,防止踏空坠落。电梯在维保期间,只允许开检修速度待维修保养作业完毕,正常速度试车时,工作人员应在轿箱内工作。进入轿厢后要检查操纵盘各按钮是否可靠,急停开关是否起作用,轿厢内照明是否正常。电梯在维修保养作业期间,禁止载客,电梯行走时按关好外层门,严禁人员出入,以免坠落。
底坑作业安全
在底坑工作确需开车时,维修保养人员一定要站在安全位置,以防被电缆轿厢护脚板及平衡链绊兜倒。工作时需要上、下底坑使用爬梯时,梯脚要落在实处,梯子上端不得靠在导轨上。在底坑工作完毕后,维修保养人员应在恢复各开关,确认安全正常后,方可登上底坑,关好层门后进行试运行。
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措施
当电梯发生严重冲顶和撞底时;发生地震时;微震和轻震对电梯的破坏不大,但轿厢或对重导靴有可能脱开导轨或一部分电线被切断,此时开动电梯就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火灾时:把各层厅门关闭,防止火势向其他层楼蔓延,将电源切断。电梯维修在发生下述三种严重情况时,须经有部门严格检查,修复鉴定后方可使用。
常见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电气系统故障
电气系统是电梯运行的核心部分,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机等。电气系统的故障可能会导致电梯无法启动或停止,甚至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定期检查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破损,及时更换损坏部件;确保电气设备接地良好,避免漏电风险;对控制面板进行清洁和维护,避免灰尘积累导致短路;配备专业电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机械部件磨损
电梯运行过程中,机械部件如导轨、钢丝绳等会因长期摩擦而产生磨损。这种磨损不仅会影响电梯的运行效率,还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定期检查导轨和钢丝绳的状态,必要时进行润滑或更换;加强对电梯门系统(如门锁、门滑轮)的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噪音,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安全装置失效
安全装置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限速器、缓冲器等。一旦这些装置失效,将会极大地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按照制造商建议的周期进行安全装置的测试和校准;检查限速器的动作是否灵敏可靠,缓冲器是否处于有效状态;定期更换磨损的安全开关、限位开关等部件。
电梯维保人员的安全管理和规范操作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确保电梯维保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