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巧解家庭纠纷,温情司法助力亲情修复
法院调解巧解家庭纠纷,温情司法助力亲情修复
近日,陕西乾县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法官通过微信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及时与子女沟通,了解老人的真实需求,并多次耐心劝导各方消除不满情绪,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让老人和儿女们重归于好。这一案例展示了乾县法院用心用情解决家庭纠纷,释放司法温度,促进家庭和睦的努力。
无独有偶,在广东揭阳,一起长达十多年的赡养费纠纷也在法院的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年近古稀的林婆婆因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病,每月需要支付不菲的医疗费用及生活开支,没有劳动能力及收入的她生活渐感拮据。然而,她的三个儿子因各自身体及家庭原因,在如何赡养母亲的问题上意见不一、互相推诿,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
白塔法庭特邀调解员李林中在了解情况后,多次联系林婆婆的三个儿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存在的实际困难表示理解同情,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引导他们认识到赡养老人是子女责无旁贷的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逐步解开他们的心结。
“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法定义务......”9月23日,调解员联系各方当事人到白塔法庭进行调解。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各方敞开心扉,互谅互让,情绪慢慢得到了纾解。最终,三个儿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承诺将按照约定每月向母亲支付赡养费,并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调解结束后,法庭第一时间为他们出具了民事调解书,林婆婆的养老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这些案例充分体现了法院在处理家庭纠纷时的智慧和温情。法院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的理念,把实质性多元化解行政争议贯穿于每一起案件。通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凝聚多方合力,实现源头解纷,促推依法行政。这种做法不仅有效化解了家庭矛盾,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法院在处理家庭纠纷时,既要坚持法律原则,又要注重人文关怀。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帮助当事人解开心里的疙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司法的公正与温情,更传递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让我们为这些用心用情解决家庭纠纷的法官和调解员点赞,感谢他们为修复家庭亲情、维护社会和谐所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家庭和谐,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