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让春节文化在校园“活”起来?
高校辅导员如何让春节文化在校园“活”起来?
开篇:春节申遗成功带来的新机遇
2025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端午节之后,中国又一个传统节日获得国际认可。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如何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春节文化,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主体:高校辅导员的创新实践
面对这一历史机遇,高校辅导员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多种形式推广春节文化,让这一传统节日在当代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活动与现代创意的结合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会正在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身着汉服,体验投壶游戏,参与成语接龙比赛。来自突尼斯的研一学生阿斯玛在成语接龙比赛中获胜,赢得了一件京剧脸谱摆件。她表示:“我和中国因京剧结缘。小时候,我在家乡看过一场京剧表演,就喜欢上了汉语。”
在广东各大高校,留校学生同样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华南理工大学组织师生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为校园增添喜庆氛围;广州大学举办春节团拜会,学生代表献上精彩器乐歌舞表演;中山大学则为留校学生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菜品包括“大鹏展翅”“花雕醉香圆蹄”“金蒜粉丝元贝”等,色香味俱全。
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们充分利用各种数字平台,创新春节文化的传播方式。许多高校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校园内的春节活动,吸引学生参与互动。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外教老师张衣笙就通过社交媒体,向留学生们科普春节习俗,讲解饺子的文化内涵。
此外,一些高校还开展了线上春节文化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春节文化。
结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春节申遗成功,为高校推广春节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辅导员们通过组织传统民俗活动、开展文化讲座、利用新媒体传播等方式,让春节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个特殊的春节,让我们共同期待,通过高校辅导员们的辛勤工作,春节文化能够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走进每一个学子的心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