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匠心在此壶 龙泉镇美定村制壶大师吴岳杰让传统手艺在创新中传承
一片匠心在此壶 龙泉镇美定村制壶大师吴岳杰让传统手艺在创新中传承
在海南龙泉镇美定村,有一位名叫吴岳杰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用30多年的坚守和创新,让传统制壶手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一个普通的木匠学徒到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吴岳杰用一双黝黑粗糙的手,雕刻出一件件精美的海南黄花梨茶壶,不仅让传统手艺在创新中得到传承,还带动了一批村民增收致富。
1月23日,吴岳杰全神贯注地用刻刀精雕细琢手中的梨形壶。记者 康登淋 摄
“土师傅”变“巧工匠”
1月23日,在吴岳杰位于华侨古玩城的工作室,他正全神贯注地用刻刀精雕细琢手中的梨形壶,壶嘴、壶把在其巧手下呈现出行云流水的美感。工作室内,提梁壶、梨形壶、瓜棱壶等各类海黄茶壶古朴典雅又各具特色。
“13岁开始我便随父亲学习传统榫卯工艺,从搬木头、拉锯、打下手,到造型、线条、雕花,再到复杂的榫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回忆起过去,48岁的吴岳杰脸上浮现出坚毅神色。其祖辈三代人均为木工匠人,有着深厚的传统木工功底,是美定村远近闻名的手艺人,村子里只要有木工活,都会请他们上门。
2007年,吴岳杰开始接触海南黄花梨茶壶制作。“海黄独有的优雅纹理,与充满艺术感的茶壶相得益彰,兼具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对于我们木雕师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吴岳杰说,和其他最早一批制作海黄茶壶的木雕师一样,大家没有前辈指导,靠着自学以及同行之间交流慢慢摸索。这些年,他不断打磨技术,完成了从“土师傅”到“巧工匠”的转型。
“吴大师,帮我看看这个壶盖咋打不开了。”说话间,隔壁工作室的打磨师傅金大姐拿着一个仿古壶过来求助,吴岳杰手指翻飞,一下子就打开了。技艺不断精进的同时,吴岳杰的“热心肠”也出了名,同行遇到难题找到他,他总会尽心尽力去帮忙。
岳杰工作室内摆放的海黄茶壶。记者 康登淋 摄
精进技艺永不止步
在吴岳杰工作室的展示台上,一把把小口、鼓腹的提梁壶细腻温润。由于肩部两侧连以半月形提梁,不能用车床加工壶腹,于是吴岳杰自己研究发明了一件机器。“你看,机器这样在壶腹转动,不就能够解决了。”吴岳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眼里透着光。
对于这件机器,吴岳杰没有为其命名,但在研发的过程中,他不断试错,最终达到了自己满意的效果。“如果没有这件机器,靠人工一刀刀挖壶腹,不仅费时,美观性也大大降低。”吴岳杰说,后来,不少人还借了他的机器去复刻,困扰大家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得到解决。
更多的时候,制壶还是考验着手上功夫。梁桂萍是吴岳杰的妻子,也是多年来并肩作战的搭档。此时她正在拿着砂纸慢慢打磨壶体,这把壶需要三天时间打磨。在细微的接缝处,她用指甲压着砂纸仔细打磨,一双手早已粗糙斑驳。“一整天只做这一件事,习惯了这种专注的感觉。”梁桂萍笑着说,看到作品受人喜爱,她就很有成就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吴岳杰从不吝啬与他人交流探讨制壶技艺。在美定村,吴岳杰带动了10多名村民入行。他还想着,下一步要带动村里年轻人学习这项手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木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希望能有年轻一代接班,把传统的手工木雕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方寸之间,雕刻乾坤,吴岳杰用刀锋传承着文化,还将继续用一片“匠心”讲述“新故事”。
本文原文来自海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