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非遗文化活动迎新春:千年古镇里的非遗盛宴
重庆非遗文化活动迎新春:千年古镇里的非遗盛宴
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庆,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展示巴渝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从古镇巡游到川剧表演,从糖画制作到剪纸艺术,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马古镇:民俗巡游展现千年文化
除夕当天,重庆高新区走马古镇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春节民俗展演。早上8点多,古镇里已是张灯结彩,红灯笼、油纸伞、春联处处可见,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随着一声锣鼓响起,舞龙队、舞狮队、花船、腰鼓队等开始了巡游表演。从上场口到古镇广场,巡游队伍吸引了众多居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在古镇广场,走马中学的学生带来了精彩的舞龙表演,紧接着是莲箫舞、鱼灯舞、舞狮等节目轮番登场,将现场的新春氛围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每天14:00-15:30,走马古镇民情茶馆(万寿宫)都会举办走马故事会,让游客感受走马镇民间故事的文化魅力。
川剧院:沉浸式体验巴渝戏曲之美
重庆市川剧院小剧场内,文旅演出《醉人的川剧》正在上演。演出分为麻辣川风、巴韵川情、技艺川彩三个主题单元,演员们展示了《别洞观景》《皮金滚灯》《青石山》等川剧经典片段,还亮出了耍花枪、踢出手、舞水袖、变脸吐火等川剧绝活。
作为一台面向文旅市场的沉浸式川剧驻场演出,《醉人的川剧》自2024年“五一”期间首秀以来,就成为广大市民游客文化消费的热门选择。春节期间,专程前来观赏、体验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还会来到川剧院大厅与观众互动,合影留念。
鹅岭公园:非遗手工艺人的匠心传承
在渝中区鹅岭公园的“年味集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仁珍正在展示糖画制作技艺。只见她手持铁勺,在糖浆中一舀,手腕一转,琥珀色的糖浆便如丝般流淌而出,落在洁白的大理石板上。不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糖画蛇便呈现在人们眼前。
“手要稳、眼要准、心要静。”谭仁珍说,她跟随父亲学做糖画已有40多年,“每天我要煮10斤糖水,糖画不仅仅是一种小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一旁的鹅岭公园盆景园,罗汉松盆景让人眼前一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明秋介绍,鹅岭盆景技艺已列入渝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蟠扎后的罗汉松层次分明,‘远看是盘,近看有弯’。”
重庆北站:新春集市让非遗走进生活
在重庆北站候车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集市热闹开场。旅客们在候车的同时,还能沉浸式体验编织中国结、剪窗花、写春联、画扇面等非遗手作的乐趣与魅力。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心安步步高。”“瑞气盈门福自来,平安喜乐皆如意。”一副副饱含新春祝福的对联和“福”字跃然纸上,浓浓的年味儿游走在字里行间。另一侧摊位,工作人员正手把手指导旅客如何编织中国结,家在荣昌的旅客罗女士说:“工作人员刚给我们讲解了中国结蕴含的意义,我第一次体验编中国结,虽然尝试了很多遍,但是很有意思,把自己编的中国结挂在包包上很有意义。”
美心红酒小镇:非遗灯饰点亮蛇年新春
美心红酒小镇的“非遗贺新春”年味文化节于1月25日启幕,六大非遗灯饰场景成为最大亮点。百米长蛇灯、百家姓灯、二十四节气灯、十二生肖花灯、双塔映月灯、2025花灯等别出心裁的新春灯组与小镇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营造出独特的夜游场景。
此外,小镇还设置了五个蛇年祈福打卡点,包括大眼蛇许愿树、贪吃蛇路、索道环线、山路天梯和眼镜蛇过山车,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重庆的非遗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例如,铜梁龙舞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1400多年历史,其表演程式丰富、律动谐趣,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梁平木版年画则融合了传统水印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和雕刻技术,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构图饱满简洁,色彩对比强烈,体现了浓郁的巴渝文化特色。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重庆的非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更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