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揭秘:淀粉肠里的“黑心”秘密
315晚会揭秘:淀粉肠里的“黑心”秘密
2024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淀粉肠行业的惊人黑幕,引发全国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淀粉肠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竟然使用劣质原料和违禁添加剂,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惊人内幕:鸡骨泥替代鸡肉
在河南一家淀粉肠生产厂家,记者了解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市面上销售的淀粉肠虽然配料表上显示第一位是肉,但实际上肉的含量少得可怜。据厂方工作人员透露,这些淀粉肠主要使用的是鸡肉和鸡骨泥,而鸭肉因为价格更低,也被广泛使用。更有甚者,一些产品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淀粉。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鸡骨泥的来源和安全性令人怀疑。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查询发现,出售鸡骨泥的多是经营宠物食品的商家,而且商家明确表示“骨泥不建议人吃,烧烤也不行”。从价格来看,鸡骨泥的售价远远低于鸡肉,基本在3-5元/斤。
添加剂滥用:15种成分的“化学实验”
进一步调查发现,市面上销量较高的五种品牌淀粉肠,其配料表惊人地相似。除了肉、水和淀粉这些基本成分外,还含有白砂糖、味精、香辛料等调味料,以及多达十几种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包括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诱惑红等,每根淀粉肠的添加剂种类多达15-16种。
行业乱象:无标可依的尴尬
面对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够长期存在?关键原因在于淀粉肠行业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目前,淀粉肠主要执行的是商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SB/T 10279-2017熏煮香肠》,但这个标准对淀粉肠的约束力有限。许多企业选择执行自己的企业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健康隐患:劣质原料和添加剂的危害
使用劣质原料和滥用添加剂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指出,使用鸡脖泥、鸡架泥代替原有肉类的行为,本质上是掺假和以次充好,其中的营养物质也无法被人体吸收。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添加剂在人体内的长期积累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健康风险。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黄明表示,虽然单个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但多种添加剂的复合使用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行业反思:标准缺失与监管漏洞
淀粉肠的“塌房”事件暴露了食品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全国肉禽蛋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振宇表示,由于过去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淀粉肠”的国家标准,导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此次事件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是否需要制定专门的国家标准。
消费者警示:理性选择与自我保护
面对淀粉肠行业的种种问题,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专家建议,选购淀粉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尽量避免购买散装产品
- 注意查看配料表,选择添加剂种类较少的产品
- 适量食用,不要将其作为日常主要食品
- 关注产品的新鲜度,避免购买过期或临近保质期的产品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淀粉肠行业的黑幕曝光再次敲响了警钟。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