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阳走出来的评书皇后:刘兰芳的艺术人生
从辽阳走出来的评书皇后:刘兰芳的艺术人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句熟悉的评书结尾,曾伴随无数人的成长。在众多评书艺术家中,刘兰芳的名字无疑是最响亮的之一。从1979年《岳飞传》的轰动全国,到如今80多岁高龄仍活跃在舞台上,刘兰芳用她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评书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刘兰芳的评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东北大鼓的音乐元素融入评书表演中。她早年学习东北大鼓的经历,为她的评书艺术奠定了独特的音乐基础。在评书表演中,她不仅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善于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增强艺术感染力。她的声音洪亮有力,神完气足,既能表现出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又能细腻刻画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为了保持艺术状态,刘兰芳每天坚持清晨5点起床,跑步锻炼、背书、练嘴皮子,风雨无阻。她每年演出200场以上,平均每天说书345天,这种勤奋和毅力,为她赢得了“净街王”的美誉。
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
在艺术道路上,刘兰芳从未固步自封。她深知,评书艺术要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近年来,她尝试将现代故事融入评书,创作了《帕米尔雄鹰》《大孝惟忠》等反映当代英雄事迹的作品。作为奥运冠军徐梦桃的姨姥姥,她还自创评书“梦桃传”,讲述徐梦桃的拼搏故事。
更令人称道的是,刘兰芳还尝试将网络小说与评书相结合。她迷上了网络小说,每天熬夜改稿、背词,甚至录制了《新斗罗大陆》等作品,让传统评书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硕果累累的艺术成就
刘兰芳的艺术成就令人瞩目。她的代表作《岳飞传》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全国100多家电台播出,轰动全国。《杨家将》《红楼梦》等30多部评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文艺大奖。她的作品入选《中国评书精华》和《中国传统十大评书经典》,成为评书艺术的典范之作。
她本人也获得了“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成为评书界的标杆人物。
桃李不言的传承贡献
退休后的刘兰芳,依然心系评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她通过举办讲座、指导青年演员等方式,积极为曲艺事业培养后继人才。她常说:“评书艺术不能断,我们要为年轻人搭好台。”她不仅传授技艺,更将自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传递给下一代。
从艺60多年来,刘兰芳始终坚持为基层服务,为人民说书,走遍祖国大地,远到边防哨卡,近到社区学校,平均每年演出200场、演出里程100万公里以上。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什么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结语
从一个辽阳走出的东北大鼓艺人,到享誉全国的评书皇后,刘兰芳用她的艺术才华和不懈追求,为评书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化传承者。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