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的由来、冲泡及品鉴方法
大红袍的由来、冲泡及品鉴方法
大红袍,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于乌龙茶系,是武夷岩茶的代表品种。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冲泡方法和品鉴标准,使其在中国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详细介绍大红袍的由来、等级划分、冲泡技巧及品鉴要点,带您领略这一名茶的独特魅力。
大红袍的由来与特点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系,为武夷岩茶的一种,品质优异。每年五月份下旬采摘,一芽二三叶开面新梢,大致工序分为晒青、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摊凉、拣剔、复焙等。
大红袍原母树位于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读 kē)的高岩峭壁之上,母树非常珍贵,现仅存为六棵。据史料记载母树的头采日是5月17日,即使在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关于大红袍的得名,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状元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将大红袍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大红袍的等级标准
根据茶青山场不同划分,武夷山的三坑(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两涧(流香涧、悟源涧)出产的茶叶,均为极品岩茶。
- 正岩茶:茶青采自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品质最好。
- 半岩: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周边,品质次之。
- 洲茶:即采自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附近的乡、镇,品质再次之。
大红袍的冲泡方法
大红袍的冲泡方法主要有两种:壶泡法和杯泡法。浸泡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和爱好,应适当调节茶量、水量、水温冲泡和适宜品饮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基本冲泡参数
- 茶量:以容器(盖杯或者壶)大小而定,一般为容器量的半数量。
- 水量:以茶量为准,一般一克茶叶,需要的水量是【20-25】毫升水。
- 水温:应达到初沸98℃以上,特别是第一道冲泡。
- 浸泡时间:第一次是10秒左右,第二次是30秒左右,第三次是50秒较适宜,优质武夷岩茶可以冲泡六次以上。(冲泡时间只是参考,依照各人的口味而定,原则就是,要快出水,不能久浸。)
冲泡时应注意沸水高冲,到略高容器面,刮去壶或者杯表面泡沫,然后盖好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
盖碗冲泡法
- 品茗茶具用沸水冲洗,沸水冲洗既能清洁茶具,又能将茶叶的香味散发出来。
- 将茶叶放入盖碗中,投茶量约为7克左右(具体投茶量因人而异)。
- 冲入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迅速出汤)。
- 将沸水高冲注入盖碗内,闷泡5~10秒,即可倒入公道杯中,继而分茶享用。
- 前三次冲泡时,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秒之间。
- 三泡之后每泡时间延长10~15秒。
注:对于大多数乌龙茶,水以山泉水、井水等天然水为宜。浸泡时间调整原则为1至7泡的汤色基本一致。根据不同的岩茶茶性(如焙火程度),浸泡时间和注水方式都有略微不同。
紫砂壶冲泡法
过去乌龙茶的冲泡,常行乌龙茶冲泡二十八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饮茶方式的改变,以下步骤在传统乌龙茶艺基础上做了简化和更新:
- 嘉叶共赏:确定干茶的品类,欣赏干茶的外形,在心中打下该如何冲泡的腹稿。
- 孟臣净心:惠孟臣是明代制壶名家,后世将上等紫砂壶称为“孟臣壶”。
- 高山流水:依次温润壶身、公道杯、品茗杯,起到提高器皿温度的作用。
- 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投入紫砂壶,以备冲泡。
- 唤茶醒香:通过摇香将干茶进行理条夯实,为冲洗做准备。
- 高冲低斟:沸水洗茶,激起茶叶的浮沫。
- 春风拂面:提起壶盖,将聚集在壶口的浮沫按圆形轨迹拂拭而去。
- 乌龙入海:洗茶的水,直接倾倒在渣斗中。
- 重洗仙颜:二次入水,进入冲泡与等待的阶段,这时候的茶汤香气单纯馥郁。
- 玉壶移液:适时将茶汤出于公道杯中,进行茶水分离。
- 若琛听泉:相传若琛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一位大臣,非常喜欢喝茶。康熙皇帝为了赏赐他,特意让官窑设计和烧制了一批品茗杯,杯沿外撇似马蹄,后人即称“若琛杯” 。
- 喜闻高香:乌龙茶浓郁而高扬的香气缓缓而升。
- 含英咀华:茶中的精华凝聚在一杯茶汤中,细细品饮,悠然见南山。乌龙茶七泡有余香,每一次的冲泡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以上是紫砂壶冲泡乌龙茶的步骤与方法,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展现出茶汤本身的风味而准备,而最终的滋味和香气呈现,主要取决于主泡者对于茶品性质的掌握,这需要多次的品鉴与冲泡练习。
大红袍的品鉴要点
-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 外形:干茶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陈茶则色泽灰褐。条形不完整货碎茶多的就差了。
-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
- 汤色:为橙黄至橙红,清澈艳丽,明亮者为上品,主要是汤色明亮的茶,果胶含量足够,茶汤润滑且耐泡。
- 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有弹性。红边较显,呈现蛤蟆背,三红七绿,蛤蟆背则是传统的武夷岩茶在长时间焙火之后,局部受热膨胀,在茶叶表面鼓起的小泡点,一般干茶难以看到,需从泡开的叶底观察。三红七绿则指武夷岩茶的做青过程中,通过摇筛茶叶,使得叶面三分红边七分绿,呈现绿叶镶红边。
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岩韵显。一般岩茶可体现“香”;等而上之才体现“清”;再上之才表现出“甘”;最佳者才表现为“活”。
目前市场上大量流通的大红袍主要分为三种:一种为无性繁育的纯种大红袍;一种是拼配大红袍,再分两种:一是茶叶中配有大红袍毛茶,二是由其他茶类拼配,但香气口感滋味等品质相似且有自己特点。购买时,还是要切身品尝,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