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勤洗手、用公筷,你家做到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勤洗手、用公筷,你家做到了吗?

引用
36kr出海
8
来源
1.
https://letschuhai.com/88976b9c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1A07V9E00
3.
https://sydyy.com/info/1155/8542.htm
4.
https://www.nanchong.gov.cn/jkzx/xwdt/tzgg/202501/t20250127_2079026.html
5.
http://www.cnts.gov.cn/zjzc/sjzrmzf/zwgk/zfxxgkml/gzdt/content/post_3080139.html
6.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09/common/content/content_1876073112178118656.html
7.
https://www.xjkshospital.com/info/1048/6532.htm
8.
http://sd.wenming.cn/xsd/sjal/202404/t20240430_6770682.shtml

勤洗手、使用公筷,这些看似简单的卫生习惯,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守护我们的健康。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这些习惯更显重要。然而,要将这些好习惯融入日常生活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再到习惯养成,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1

为什么需要勤洗手和使用公筷?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以减少30%-50%的腹泻病和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勤洗手更是被证明是防止病毒传播的关键措施。

使用公筷则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唾液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使用公筷可以显著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02

推广的难点在哪里?

尽管这些习惯益处多多,但在推广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人讲究“团圆”,习惯围桌合餐,这种文化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可能会增加餐饮业的成本,如餐具使用量增加、服务流程复杂化等。

此外,改变习惯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研究表明,一个新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1天,而要让这种改变成为长期的生活方式,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03

成功案例分享

面对这些挑战,一些地方和企业已经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发布分餐制与无接触供餐省级地方标准,明确提出了“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分餐自取”三种分餐模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纷纷响应,通过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推动公筷使用和分餐制的普及。

在企业层面,以小龙坎火锅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通过本地化策略成功推广分餐文化。小龙坎在海外开店时,不仅注重门店的中式装修风格,还为顾客提供详细的《火锅食用指南》,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公筷、如何选择锅底和食材。这种既尊重当地饮食习惯又不失中华文化特色的做法,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04

如何养成这些好习惯?

  1. 从思想认识到行动转变:首先需要认识到这些习惯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持续的实践来巩固。可以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饭前便后必须洗手,每次聚餐都主动使用公筷。

  2. 创造有利的环境:在家中准备足够的洗手液和纸巾,餐桌上始终摆放公筷公勺。环境的便利性会大大增加习惯养成的可能性。

  3. 循序渐进: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就能改变所有习惯。可以从最容易做到的开始,比如先从家庭内部推广使用公筷,再逐步影响到外面聚餐时的使用。

  4. 利用社交影响力:邀请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形成互相监督和鼓励的氛围。当周围的人都在践行这些习惯时,个人改变的动力也会更强。

  5. 科学训练而非说教:通过观察自己和家人的自然行为,找到最容易切入的环节。比如,如果家人习惯在饭前玩手机,可以将“放下手机去洗手”作为新的行为链条。

05

结语

勤洗手、使用公筷,这些简单的卫生习惯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健康,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将这些好习惯融入日常生活,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