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职业健康:一场不容忽视的“攻坚战”
民警职业健康:一场不容忽视的“攻坚战”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压力增大,民警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仅2024年,石嘴山市公安局就为全体民辅警配发常用药品2120余盒,发放急救包1360余包,购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30台,投入体检服务资金220余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民警职业健康问题的严峻现实。
身心俱疲:民警职业健康的双重挑战
民警职业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从身体健康来看,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许多民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石嘴山市公安局的数据显示,民警中颈椎病、腰椎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较高,部分民警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过大的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作失误甚至犯罪。据统计,近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民警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这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多管齐下:各地积极探索健康管理新模式
面对民警职业健康问题,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中,石嘴山市公安局推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框架协议值得关注。该协议通过“预防在先、发现在早、治疗在快、大病在帮、家庭在助”等多种形式,向民辅警提供包括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干预等在内的13项具体服务。同时,还根据民辅警的实际健康需求提供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的特需服务,实现了身心健康全流程的动态监测。
在心理健康管理方面,黑龙江省公安厅建立了多模态综合心理测评实验室。该实验室设置了心理健康测评室、思想状况考核测评室等多个功能区域,并开发了公安民警多维心理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常态化的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此外,还定期举办心理测评技术培训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守护“守护者”:构建系统性健康管理机制
要有效解决民警职业健康问题,需要建立系统性的健康管理机制。首先,应定期组织民警进行体检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其次,要加强对民警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同时,还应建立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民警在伤病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除了公安机关的努力,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民警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比如,医疗机构可以为民警提供优先诊疗服务;社区可以组织民警参与健康促进活动;媒体可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民警职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民警是社会安全的守护者,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稳定。因此,关注民警职业健康,不仅是对民警个人的关怀,更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民警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守护我们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