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AI赋能:城市管理新范例
海淀区AI赋能:城市管理新范例
北京海淀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正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打造城市管理新范例。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海淀区将建设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和应用加速器,目标是到2026年产出100个标杆行业模型产品和100个示范案例,赋能民生、科研、产业等领域应用,引领带动万亿经济发展新局面。
AI赋能: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
海淀区在AI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全区已集聚1300多家AI大模型企业和芯片企业,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全国的六分之一。区域内37所高校中有21所开设了AI本科专业,AI领域科研人员达1.23万人,其中包括101位全球顶级学者,占北京市80%以上。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海淀区将推动智能算力建设,加快建设、汇聚万P级高性能算力资源。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数据开放共享监管沙箱试点,加快互联网数据、高质量版权数据、公共数据的汇集共享,营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环境。
创新应用:从城市管理到民生服务
在城市管理领域,海淀区充分利用AI技术提升治理效能。例如,在环境监测方面,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和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在交通管理方面,运用AI算法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在公共安全领域,借助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提高应急响应和治安防控能力。
在民生服务领域,海淀区通过AI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在教育领域,利用AI辅助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平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医疗健康领域,通过AI辅助诊断和健康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在政务服务方面,推进“一网通办”和智能审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未来展望:构建智能城市生命体
海淀区将通过Hidea专家沙龙等形式,汇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人才,共同推进AI创新街区建设,旨在打造“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智能城市生命体。下一步,北京海淀将持续围绕AI产业高地进行战略部署,逐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质量数据开放流通,并且加快谋划AI创新街区,以清华五道口为核心建立“两横一纵”打造基于AI技术赋能的综合城市智能体。
海淀区的AI赋能城市管理实践,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涌现,为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带来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