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古城:六百年沧桑见证多元文化交融
建昌古城:六百年沧桑见证多元文化交融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有一座承载着600多年历史沧桑的古城——建昌古城。作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古城,见证了无数商贾往来、文化交融的历史瞬间。
历史沿革:从军事重镇到文化名城
建昌古城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古便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镇。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建邛都(今西昌),设越西郡,辖15县,属益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设建昌路(西昌)为建昌府,又置建昌卫属四川行都指挥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昌古城始建。
古城呈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占地面积144公顷。城墙以条石垫底,青砖砌筑,底部最厚处达20米,高11米。城墙上刻有万历、大顺、乾隆等年号的纪年砖,见证了古城的沧桑岁月。
建筑格局:九街十八巷里的历史记忆
建昌古城的建筑布局严谨而独特。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形成“十”字形街道格局。北称北街,南称南街,西为仓街,东为府街。城南有顺城街,城西有石街,城东南有涌泉街。此外,各街之间还有28条小巷相连,构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格局。
府署衙门集中在城东北部的北街和东街一带,体现了政治和军事功能。而文化、宗教建筑则多分布在城西的石塔街一带,包括景净寺、发蒙寺、关帝庙、城隍庙等。
文化遗产: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荟萃
建昌古城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舞台。历史上,汉族、彝族、藏族等14个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古城内,你可以看到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吉伍巫且的漆器作品,红、黄、黑三色的搭配,勾勒出日月星辰、山河树木等图案,极具视觉冲击力。蜀绣技艺传承人李德鹏则将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以及彝绣、羌绣融合,独创了建昌景绣,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保护更新:让古城焕发新生
2021年,西昌市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以“修旧如旧、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对古城进行保护性修缮。项目分三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共有单体仿古建筑263栋。
经过保护更新,建昌古城重现历史风貌。夏家大院、何家小院、精忠世庆、陶家祠堂、九龙照壁等标志性建筑得以修复,成为展示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今交融:一座活着的古城
今天的建昌古城,既保留着古朴的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生活气息。百年古树在城墙缝隙中参天而立,老城墙下,人们在老式理发店理发,在茶馆喝茶,延续着千年不变的生活方式。
同时,年轻人在古城里开读书会、品莫吉托、吃火锅,现代生活方式悄然融入古城生活。2025年春节期间,建昌古城接待游客15.19万人次,举办“千龙千狮闹新春”等民俗活动,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建昌古城,这座见证了600多年风雨的古城,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它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文化价值。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条街巷都在演绎着古今交融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