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后果严重!从一起案例看法律如何惩处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后果严重!从一起案例看法律如何惩处肇事逃逸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仅会面临民事赔偿,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近日,一起发生在2023年11月的交通事故案例,为我们揭示了逃逸行为的严重后果。
案情回顾
2023年11月某日的早晨,被告严某某(系八十岁)驾驶电动三轮车与原告邵某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于某路口相碰,事故造成原告邵某某受伤,车辆损坏,事发后,被告严某某驾驶车辆逃逸,后被民警查获。原告于事故发生后被送至医院治疗。经事故处理大队认定被告严某某负全部责任,原告无责任。因与被告多次协商未果,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按照鉴定结果赔偿其相关损失。
调解过程
承办法官受理本案后,仔细阅卷并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到被告年纪较大,出门不便,其女儿愿意出面沟通,考虑到被告未委托律师,承办法官耐心告知其女儿需要准备委托手续,并在收到委托手续后,通过电话对双方进行协调交涉,因前期双方争议较大,为避免双方见面调解时激化矛盾,承办法官决定采用“背对背”沟通的方式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当事人逃逸,那么逃逸的当事人需要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故,发生交通事故后,因立即停车、立即报警、呼救求援、保护现场、配合调查取证。
交通事故逃逸后果法条主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如果驾驶人逃逸,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赔偿责任。如果对方也有过错,可以减轻责任。如果肇事机动车参加了强制保险,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在没有投保商业险的情况下,由肇事逃逸人赔偿。
行政责任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者将吊销驾照并终身禁驾。
刑事责任
一般的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但如果交通肇事后有逃逸行为,根据情节不同,处罚也有所不同:
➤驾驶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救助被害人的义务而逃逸的,这是一种不作为犯罪,其作为义务来自于先前的肇事行为,这种不作为犯其实就是遗弃罪的行为,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驾驶人在交通肇事后故意不救助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有救活可能却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驾驶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论处。
相关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些规定旨在严厉打击肇事逃逸行为,保障交通安全和秩序。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