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迪、张淑芬推荐:如何培养孩子面对错误的心态?
张贝迪、张淑芬推荐:如何培养孩子面对错误的心态?
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需要具备哪些心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成年人来说,接受错误、反思改进都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质。而对于孩子而言,如何正确面对错误更是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培养。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朝外校区德育主管张贝迪和育儿专家张淑芬都强调,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面对错误的心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犯错后的心理特点
当孩子犯错时,他们的反应往往让家长感到困惑。比如,一个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不仅不道歉,反而哭闹不止,甚至把其他玩具也扔得到处都是。这种看似“不讲道理”的行为,其实是由儿童大脑发育特点决定的。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三个部分,它们的工作顺序依次是本能反应、情绪处理和理性思考。当孩子犯错时,本能脑会驱使他们首先回避错误,情绪脑则会引发哭闹等情绪反应。只有当这些情绪得到宣泄后,理性脑才能开始思考问题所在。
具体来说,孩子犯错后的负面情绪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 自责: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孩子会因为犯错而感到懊恼
- 恐惧:担心受到惩罚
- 紧张:不知道如何处理错误导致的混乱局面
家长的正确态度
面对犯错的孩子,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张贝迪指出,家长需要理解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应该:
- 给予情感支持:让孩子知道即使犯了错,父母依然爱他
- 关注情绪而非问题:先处理孩子的情绪,再处理事情
- 保持耐心:允许孩子犯错,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错误
例如,当孩子打翻水杯时,家长可以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说:“没关系,水洒了我们可以一起擦干净。”而不是立即责备孩子粗心大意。
具体教育方法
情感支持与共情: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倾听和理解。比如,当孩子因为做错作业而发脾气时,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很沮丧,做错题目确实让人不开心。”
全程指引与陪伴:家长应该陪伴孩子一起面对错误带来的后果。比如,如果孩子不小心弄坏了邻居的花盆,家长应该带孩子一起去道歉,并协商赔偿方案。
培养责任意识: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但不是通过惩罚,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比如,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可以让孩子参与修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责骂。
设定合理规则:李玫瑾教授指出,过度溺爱会阻碍孩子成长。家长需要为孩子设定合理的规则和界限,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约束能力。
正面激励: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比如,当孩子努力完成作业时,即使有错误也要先肯定其努力。
适度期望:家长的期望应该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过高期望会带来压力,导致孩子逃避责任。
通过这些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错误观:错误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成长的阶梯。正如张淑芬在《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力》一书中所说,一个能够正确面对错误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具备足够的韧性和担当。
培养孩子面对错误的正确心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通过理解孩子、给予支持、正确引导,我们不仅能帮助孩子克服错误,更能培养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善于自我反思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