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详解冬季咳嗽防治:中医辨证施治有妙招
张忠德详解冬季咳嗽防治:中医辨证施治有妙招
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了冬季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咳嗽的防治方法。他建议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羊肉、牛肉等扶助正气的食物,以及按摩足三里、肺俞穴等中医辅助疗法来提升免疫力,抵御邪气侵袭。此外,他还强调了运动养阳的重要性,建议在阳光充足时进行适度锻炼。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儿童,也适合老年人及高龄人群,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和缓解冬季呼吸道疾病。
张忠德:中医如何辨识和治疗冬季咳嗽?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很多人会出现咳嗽、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医药在治疗这些症状上具有独特效果,关键在于厘清症状背后的不同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咳嗽?
张忠德将咳嗽分为四种类型:寒咳、热咳、燥咳和风咳。
寒咳:由受寒引起,特点是咳嗽频繁,咳声较重,伴有咽痒,咳出青色或白色细痰,患者还会出现脸色发青、舌苔偏白等症状。治疗应以散寒止咳为主,可选用生姜、陈皮、橘红等药材。
热咳:表现为频繁咳嗽、喉咙干痛、咳黄痰、脸色和舌苔偏红等症状,由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引起。治疗应以清热止咳为主,可选用菊花、青榄、胖大海、芦根等煮水饮用。
燥咳: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表现为干咳、痰少或粘稠、声音嘶哑、口干咽干、大便闭结等症状。治疗应以润肺止咳为主,可使用百合、玉竹、罗汉果、雪梨、乌梅等泡水饮用。
风咳: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受风后加重,无痰或少痰。可用紫苏、紫苏子、生姜、葱白等泡水饮用。
南北方治疗方案有何不同?
张忠德强调,中医非常重视地域差异。北方地区今年以风寒为主,夹燥,患者发热、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全身酸痛、口干咽干、喉咙干的症状相对比较重。而南方地区,风寒化热、夹热夹湿的症状比较多,患者发热、喉咙痛、全身困重、口干口苦,部分伴有胃肠道的症状,在治疗和预防上要有所偏重。
如何提升抵抗力预防咳嗽?
张忠德建议,提升人体的抵抗力和正气,中医有很多的办法。在增强体质祛除外邪方面,就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针灸、艾灸、药膳、沐足、按摩等。
如果平时容易出汗,容易感冒,可以用党参、紫苏叶、生姜来煲水喝,来疏风补气。
如果平时很容易疲倦乏力、胃口不好又容易咳嗽、打喷嚏的,可以用党参、黄芪、陈皮来煮水喝或者煲汤喝。
有些平时容易口干、咽燥上火又很容易疲劳的人群,可以用西洋参、玉竹、陈皮煮水喝。
可以用艾叶、紫苏叶、生姜来泡脚,泡15~20分钟。如果我们住在酒店,不在家,可以用风筒来吹口鼻和后颈部,可以帮助祛风寒。
儿童咳嗽如何防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徐保平表示,儿童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的情况并不常见。儿童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疾病,但是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但有些病原可以出现流行高峰,比如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还有肺炎支原体等。出现这种流行高峰,并不代表孩子会同时感染多种病原,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病情比较重,持续发热的时间比较长,或者存在基础疾病,这种时候才有可能感染多种病原。
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感冒好转之后病情再次加重,这主要是可能先后感染了两种不同的病原,一开始可能感染了鼻病毒或者其他病原,之后又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者是支原体等一些不同的病原。这个时候孩子更要注意防护,虽然感冒好转,但孩子的抵抗力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张忠德建议,儿童在感冒好转后应注意加强防护,预防新感染。同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抵抗力:
- 运动养阳:在阳光充足时进行适度锻炼
- 饮食调理:食用羊肉、牛肉等扶助正气的食物
- 中医调理:按摩足三里、肺俞穴等穴位
总结
张忠德强调,治疗咳嗽首先要明确咳嗽的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或中成药。同时,提升自身抵抗力是预防和治疗咳嗽的关键。他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生活调理,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获得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