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条轨道交汇!广州南站商务区的“朋友圈”越发优越
12条轨道交汇!广州南站商务区的“朋友圈”越发优越
5月26日12时,随着城际列车的呼啸驰骋,广佛南环(佛山西站至番禺站)和佛莞城际(番禺站至东莞西站)正式开通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佛山西站-肇庆站)、莞惠城际(东莞西站-小金口站)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充分发挥广州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佛山、东莞中心区纳入广州半小时通勤圈,肇庆、惠州中心区纳入广州一小时通勤圈,加速形成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
城际番禺站
广州南站商务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区和广佛都市圈的地理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枢纽经济发展优势。高铁、城铁、地铁的全面贯通,不仅拉近了广州南站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更为商务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这一交通利好极大地促进了商务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使广州南站商务区的“朋友圈”越发优越。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助力了商务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广州南站商务区
“四线贯通”助力大湾区打造“一小时生活圈”
家住佛山的温雨曦对广佛南环的开通感受颇深。她回忆起四岁时第一次去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经历,那时需要转乘多趟公交,耗时约三个小时。如今,同样的起点和终点,搭乘广佛南环快车仅需30分钟。温雨曦的工作地点位于广州南站的路福联合广场,以前从佛山的家出发需要90分钟左右,现在只需45分钟。
路福联合广场
温雨曦表示,便利的交通不仅让她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收入,也让粤港澳大湾区里的人走得越来越近。这种“一小时生活圈”或“一小时都市圈”的模式,让年轻人可以在繁华的CBD工作,下班后乘坐公共交通回到另一座城市的家中,享受便捷的跨城生活。
高铁“磁场效应”:人才和企业汇聚提升CBD经济活力
广州南站作为华南的交通枢纽,其强大的“磁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外贸企业经理顾辉兴就是其中一例。他每天清晨从南站出发,搭乘高铁前往广西、湖北、上海等地看企业、洽谈投资合作。顾辉兴选择在广州南站商务区扎根,正是看中了这里便利的交通优势。
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地处大湾区“9+2”城市群的核心位置,12条轨道交汇,集高铁、城际、地铁于一体,1小时可直达大湾区各城市,2小时覆盖广东省内,3小时可达泛珠三角地区,5小时连接长三角及成渝城市群,8小时便能直达北京。国际知名企业新鸿基地产在此打造世界级的TOD项目——广州南站ICC,目前项目整体建设正稳步推进。
效果图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广州南站商务区成老板们的新聚点
来自河北的李先生在广州南站商务区长期租住公寓,这里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便捷的交通让他可以轻松前往珠三角的各个批发市场。惠州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李立也表示,新线路的开通让他从惠州出发仅需一小时就能抵达广州南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广州南站
佛山陶瓷厂老板陈华则看重广州南站商务区的人流和信息流,在这里设展示点展示最新产品,效果非常好。广州南站商务区已经成为大湾区内众多企业家和老板们的新聚点,不仅交通便捷,还能在高铁站内的商务区直接进行商务洽谈。
机遇与挑战并存:广州南站商务区奔竞不息澎湃向前
广州南站商务区坐拥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场,规划建设4条高铁线路、3条城际轨道、4条城市轨道,实现1小时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所有城市,5小时可达华南生活圈,8小时可联通全国主要城市。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综合治理科科长王勇军表示,自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广州南站年到发客流高达1.88亿人次,面对巨大客流量的挑战,广州市、番禺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联合多个部门综合整治交通秩序、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等。
城际番禺站
王勇军期待由新鸿基地产打造的广州南站ICC项目的建成,将实现与车站的无缝衔接,能大力缓解广州南站交通运力情况,充分发挥广州南站“大湾区黄金枢纽”的交通优势,也更加丰富了这里的商业配套。
效果图
在时代的浪潮中,广州南站商务区以奔竞不息的姿态,勇往直前,展现着无尽的活力与潜力。这里,高铁与城际列车的呼啸声交织成时代的交响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四线贯通”和新鸿基地产广州南站ICC项目的稳步推进,广州南站商务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必将在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原文来自番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