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遇见诸神与众生
在“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遇见诸神与众生
“中都邑,
千年古刹,
历悠悠风雨。”
1997年12月,双林寺与镇国寺、平遥古城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城双寺”成为平遥的文旅关键词。
双林寺,平遥又一张文化名片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因其地原为中都故城所在而得名,创建年代早于北齐,也就是说,这座古寺至少已经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于娑罗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双树四边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由此,宋代时中都寺改名为“双林寺”。
双林寺
1988年1月13日,双林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国学者巴克莱·琼斯称其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
双林寺的围墙于明代修建,其外观颇似一座城堡,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
天王殿金刚像
由堡门入寺,便可见天王殿。其廊檐下塑造了四尊金刚像,采用写实造型,突破了一般金刚凶神恶煞可怖的造型。每尊金刚身高3米,空间上的宏大架势和高大威猛的形体,观之便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感。
佛像雕琢精细,极具特色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四大天王分别手持琵琶、宝剑、蛇和伞,暗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自护卫东南西北。
满壁彩塑
双林寺以彩塑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仅十座殿堂内便容纳了2056尊彩塑,其中,千佛殿殿内彩塑达500余尊,占整个寺院的四分之一。“自在观音像”与“韦驮像”最为经典。
自在观音像神情刻画入微
供奉在千佛殿的主尊自在观音像,轻点莲足,身姿侧卧,单腿盘坐,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
韦驮像
立在“自在观音”身边的韦驮像则勇猛非凡,雕塑的上半部分有六个眼睛,其肚子、膝盖、脚腕处均塑有眼睛,泥塑的衣冠铠甲下仿佛可以看到贲张的筋肉,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韦驮”“全国韦驮之冠”。
关公像
武圣殿正中的关羽像也是寺内一绝。“桃园结义”“怒斩华雄”“斩蔡阳”“水淹七军”……四周墙壁上的雕塑展现了关羽一生的典型战绩,造型生动,令人叹为观止。
千年留彩,文脉传续。从众神之像便可追溯那时的人间百态,在一尊尊彩塑之间,足以窥得古城平遥之风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