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卫红医生: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但需个体化用药
卢卫红医生: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但需个体化用药
在抑郁症的治疗领域,帕罗西汀作为一种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卢卫红医生及其团队通过一项涉及375例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的研究发现,帕罗西汀及其联合用药方案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
研究结果显示,8种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帕罗西汀单药治疗和多种联合用药方案)在8周的治疗期内,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SD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SF-36社会功能因子分。其中,帕罗西汀联合利培酮的治疗方案表现最为突出,SDSS减分达到7.05±6.39分,显著优于文拉法辛组、帕罗西汀+丙戊酸钠组及帕罗西汀+丁螺环酮组。
帕罗西汀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止5-羟色胺的再吸收,提高神经突触间隙内5-HT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与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相比,帕罗西汀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低的副作用发生率。
在临床应用中,帕罗西汀的疗效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一项针对中国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和速释片在8周治疗期内,HAMD-17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下降了14.8分和15.1分,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在疗效上与速释片相当,且可能具有更好的胃肠道耐受性。
然而,帕罗西汀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研究显示,帕罗西汀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一项针对272例抑郁症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研究发现,帕罗西汀的稳态血药浓度参考区间在男性为28.91104.0 ng/mL,在女性为33.46124.39 ng/mL。这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帕罗西汀时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帕罗西汀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食欲不振、出汗、失眠和性功能障碍。虽然这些副作用大多为轻度至中度,且随着持续用药会逐渐减轻,但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仍需谨慎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特别是对于25岁以下的患者,使用帕罗西汀可能会增加自杀意念的风险。
卢卫红医生强调,帕罗西汀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同时,药物治疗应与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建议采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并坚持长期治疗。
总之,帕罗西汀作为一线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和评估副作用,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