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少林拳法揭秘:从将军到武林高手
许世友少林拳法揭秘:从将军到武林高手
许世友将军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高级将领,还是一位少林武术高手。他在少年时期因家贫进入少林寺学习武术,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武功。尽管他的回忆录中对这段经历着墨不多,但据传他曾亲自教毛主席打少林拳。许世友的少林拳法不仅让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也让他成为了一位传奇的武林高手。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位将军的少林武术传承之路。
少林学武:从杂役到武林高手
许世友8岁至16岁在少林寺度过,师从云游武僧林金子(法名永祥),并成为其关门弟子。期间,他刻苦练习武术,掌握了十八般兵器和飞檐走壁等技艺。据许世友自己回忆:“那时的少林寺,武林高手多的很,有男的也有女的。当时我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手痒痒的,到处找人比武。”
在少林寺时,许世友还曾和一位师姐比过武。“有一个师姐,裹着三寸金莲,我开始有点瞧不起她。交手后,才知道她的武功比我高得多,没几下就被她飞起一脚,踢出几丈远……”这段经历展现了少林寺内高手如云的环境,也体现了许世友好武、勇于挑战的性格。
军旅生涯:少林武术显神威
离开少林寺后,许世友将所学武术运用到军旅生涯中。在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为了给群众带来好印象,特别开展了一次擂台比武。许世友作为擂主,展示了惊人的武艺。
第一回合,两人要比力气。面前是一个很大的石鼎,约摸有几百斤重。只见这名壮汉双臂使劲,大吼一声就把石鼎托到胸口位置,台下马上响起掌声。接下来轮到许世友了,只见他先是围着石鼎转了一圈,然后只用一只手就把石鼎高擎在半空中。顿时,台下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第二回合是比武功。二人你来我往打了数十个回合,还没分出胜负。这汉子有点急了,便使出了“杀招”。许世友见状,故意卖了一个“破绽”,就在壮汉出手之际,许世友身子一歪,壮汉扑空,许世友抓紧时机一招制敌,壮汉直接躺在了地上。
通过这场擂台赛,从此川中地区传开了:“红军中间真有能人!”
武术传承:从将军到教官
许世友不仅自己擅长武术,还十分重视武术的传承。在部队中,他积极推广武术训练,强调“练功,一是练臂力,二是练灵巧,三是练胆量,打起仗来,这就是战斗力。”
在许世友的家乡,会武的人越来越少。当他们谈论父辈的辉煌历史时,总是津津乐道地重复那些说了很多年的故事。某某人的爷爷向许世友学轻功,腿上绑上两个大沙袋,开始路也不能走,山也不能爬,连大便都蹲不下来。后来练成了,行走疾如风,爬山如平地,徒手能抓住奔跑的野兔子,丈把高的房屋,纵身而上,片瓦不碎。
某某人的父亲,某某人的叔叔曾经师从许世友学刀术,许世友定制了几把生铁刀,让他们演练招式,那刀有几十斤重,开始挥不动,慢慢适应了,臂力也增强了。这时再换上轻一点的钢刀,舞起来呼呼作响,一桶水浇过去,衣服不会湿;十二个铜板摞在一起,一刀劈下去,分作二十四半。
在战争年代,许世友十分推崇武术在战斗中的作用。部队训练时,他一是抓枪法,要求“子弹往敌人身上打,不要打空气”;二是推广武术,组织部队舞刀弄棍,既可增强体质,也能增添杀敌的技能。红军时期,许世友所任职的部队,都配有大刀、长矛。白刃搏斗时,这些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冷兵器,往往在生死场中大显神威。
结语:将军与武林高手的双重传奇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是革命将领与武林高手的完美结合。他不仅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更将少林武术发扬光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和家乡子弟。他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军事的完美融合,也体现了中国军人的勇武精神。
正如他所说:“景阳冈打虎的武松,在少林寺只学了6年武艺。我在少林寺练了8年,比武松还要多两年。”这位从少林寺走出来的将军,用自己的武艺和智慧,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