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族文化传承:从山兰稻到黎锦,创新实践引领文化新生
琼中黎族文化传承:从山兰稻到黎锦,创新实践引领文化新生
2024年11月,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山兰文化旅游节,以“山兰稻香,琼中有约”为主题,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这场活动不仅展示了琼中独特的山兰稻作文化,更标志着当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山兰稻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山兰稻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旱稻品种,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琼中大力培育山兰稻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411.2亩,产值1082.24万元。当地通过建立首个山兰稻社区种子库,积极探索“一年两造”种植模式,并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育种选种、种植售卖、景观带打造等纵深探索,为山兰稻产业注入新活力。
黎锦非遗的华丽转身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黎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已有3000多年历史。2009年,这项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传承,如今已成功转入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44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
这一转变背后,是传承人队伍的不断壮大。据统计,目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已从2009年的不足1000人扩大到2万多人。海南100多所中小学开展这项技艺的实践课,6个市县建成了5个黎锦技艺传习馆和16个传承村。
文化传承人的创新实践
在琼中,一批年轻的传承人正以创新方式推动黎锦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比如,90后传承人谭朝艳创立了五指山锦家人织绣文化有限公司,将黎锦元素融入现代服饰和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95后传承人王忠文则打破黎锦传承中的性别限制,创立黎锦工作室,开发黎锦文创和时装等创意产品,展现“织男”的风采。
文旅融合的新探索
琼中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体育”“文化旅游+教育”模式,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推出多样化文旅产品。例如,2024年7月举办的“感受琼中女足精神 体验黎苗文化魅力”群众体育文化活动,通过参观琼中女足俱乐部、开展自然课堂、体验非遗文化等形式,吸引县内外学生参与,激发旅游消费新动能。
未来展望
琼中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实践,不仅保护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琼中将继续完善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体系,提升保护传承水平,让黎锦成为海南的靓丽文化名片。
这些实践表明,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通过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传统文化不仅能焕发新的生机,更能为地方发展注入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