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草莓园:生物防控技术新突破!
天目湖草莓园:生物防控技术新突破!
近日,江苏省农科院在天目湖草莓园展示了新型生物防治产品,并进行了释放捕食螨的现场演示。这些比芝麻粒还小的捕食螨能有效控制红蜘蛛等害螨,提高草莓品质。此外,臭氧发生器也在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中展现出环保高效的优势。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天目湖草莓园不仅提升了草莓的品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体验。
捕食螨:以虫治虫的生态智慧
在天目湖草莓园,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生物正在为草莓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它们就是捕食螨。别看它们个头小,却是红蜘蛛等害螨的天敌。江苏省农科院专家介绍,捕食螨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一只成螨一天可捕食害螨20-30头,是控制害螨危害的理想生物防治手段。
捕食螨的释放过程十分讲究。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草莓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释放时间和密度。一般在害螨发生初期,当平均每叶害螨数量达到1-2头时开始释放,每亩释放捕食螨500-1000头。释放后,捕食螨会迅速在草莓植株上扩散,寻找并捕食害螨。
臭氧发生器:绿色防控的新利器
除了捕食螨,臭氧发生器也是天目湖草莓园病虫害防治的一大利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杀菌、杀虫作用。通过臭氧发生器,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再释放到草莓大棚中,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臭氧发生器的使用时机和浓度控制十分重要。一般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采收后使用,每次使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臭氧浓度控制在0.5-1.0ppm。这样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不会对草莓植株造成伤害。
综合防控:打造绿色安全的草莓园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生物防治手段,天目湖草莓园还采用了多种综合防控措施。例如,通过合理轮作和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用黄板和蓝板诱杀害虫;优化环境条件,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滋生。
通过这些综合防控措施,天目湖草莓园不仅有效控制了病虫害,还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真正实现了绿色安全种植。如今,这里的草莓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体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