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保推荐:余荫山房游览全指南
全国重点文保推荐:余荫山房游览全指南
余荫山房,这座始建于清同治六年的岭南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余荫山房不仅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私家园林。
余荫山房游览路线
游客从正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门上的一副名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这副对联巧妙地概括了余荫山房的两大特色景观——“红雨”和“绿云”,同时也暗示了园林的面积之小。
浣红跨绿廊桥
穿过二门,首先来到的是浣红跨绿廊桥。这座全长仅20米的廊桥,将园区巧妙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以红花为主,东部则以绿树为特色。廊桥的设计精致玲珑,桥下的挂落弯曲自如,图案复杂多变,横披全部用海月壳装饰,将沉闷的灰色屋顶衬托得富有生机。庭院西部中央建一方形石砌荷池,桥下设置拱形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
深柳堂
深柳堂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也是园主会客之所。堂前的铸铁花棚架上缠绕着百年炮仗花古藤,花开时节如红雨纷飞。堂内珍品荟萃,木雕精品琳琅满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珍奇的“松鹤延年”和“松鼠葡萄”木刻大花罩,工艺精湛,巧夺天工。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包括刘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人的诗句,以及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
临池别馆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馆内朴素简洁,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廊檐柱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移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想当年,园主人在月色溶溶,风送荷香的清夜,广邀文友,寻诗觅句,是何等惬意!
卧瓢庐
卧瓢庐是园主为宾客憩息而设的小庐舍。庐中陈设简朴,窗户设计别具匠心。北面是一排百叶窗,既能通风又可透光。南面是一排镌嵌着蓝白相间玻璃的满洲窗,透过蓝色玻璃看窗外,就能观赏到宛如“千里冰封”的冬日雪景;将两扇窗叠在一起,隔着两层蓝色玻璃看,满园枝叶转为红色,恰如“香山红叶”景致;若把窗户全部打开,看到的是自然的四季景色。
瑜园
瑜园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于1922年添建的住宅式庭院,以船厅为中心,底层船厅外有小型方尺一个,建筑平面迂回曲折,内有桥、亭、池、馆,有观音堂、罗汉堂等。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游人及此无不驻足留连。二楼设书房、居室。自二楼平台上俯视,园内景色及余荫山房的亭榭台阁及山石池水,均可饱览无遗,实为借景的成功范例。
善言邬公祠
善言邬公祠是余荫山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园主之父邬拜飏为先祖,建筑凝重,外观庄严肃穆。祠堂内陈列着一副难得一见的圣旨木刻匾,为清咸丰皇帝诰封园主人邬彬及其父亲、祖父为通丰大夫(从二品),诰封园主祖母、母亲和妻子为夫人的三道圣旨。屋脊上的灰塑装饰图案精美,寓意深刻。
建筑特色
余荫山房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园林占地面积虽小,但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形成了园中有园、景外有景的独特风格。建筑布局紧凑,有条不紊,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以“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的娇姿,充分表现了传统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中西合璧:在模仿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建筑元素,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例如,园内的建筑装饰既保留了传统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
装饰精美: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精湛,细节考究,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的装饰艺术精华。建筑的主要装饰都放在顶部,下部只露砖体本色。山墙顶部设计较高,垂脊上有弯曲翘角,正脊上设有精彩灰塑。分布在建筑上的民俗吉祥图案,反映了岭南园林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广府士大夫阶层特有的道德观念、审美旨趣。
文化价值
余荫山房不仅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私家园林。它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内的建筑、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清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技艺和文化风貌。
实用信息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
- 门票:全票18元,学生票9元
- 开放时间:每日8:00—18:00
- 交通:可乘坐地铁7号线到板桥站,然后转乘公交或打车前往。
余荫山房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作为广州必打卡景点之一,余荫山房不仅展示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岭南文化博物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