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癌症晚期疼痛管理指南
国家卫健委权威发布:癌症晚期疼痛管理指南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为癌症晚期疼痛管理提供了权威指导。根据该规范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南,科学管理疼痛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延长生存期。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最新技术应用三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癌症晚期疼痛管理的规范方法。
药物治疗: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
WHO推荐的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是目前最权威的用药指南:
第一阶梯:非甾体类抗炎药
适用于轻度疼痛,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止痛作用,但长期使用需警惕胃肠道和肾脏的副作用。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
当第一阶梯药物效果不佳时使用,如可待因、曲马多等。这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小,但需注意便秘、恶心等不良反应。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
用于中重度疼痛,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这类药物止痛效果强,但存在成瘾性和耐药性问题,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版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与WHO的用药指南高度一致,均强调了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规范还指出,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用药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非药物治疗:多维度关怀提升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社会关怀也是疼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干预
研究表明,8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采用分级干预模式:轻度症状以健康教育为主,中重度症状则需要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此外,尊严疗法(Dignity Therapy)也被证实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尊严感。
社会经济支持
癌症治疗费用高昂,平均每个家庭直接经济负担达23660.64元。患者应充分利用医疗保险和患者援助计划,同时关注营养支持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消耗体质。
创新技术:吗啡泵带来新希望
对于难治性癌痛,鞘内药物灌注系统(俗称吗啡泵)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具有以下优势:
- 药物用量仅为口服的1/300,显著减少副作用
- 可实现持续性镇痛
- 患者可自主调节药量
- 设备可完全埋入体内,不影响正常活动
- 已纳入医保,减轻经济负担
目前,北京佑安医院等医疗机构已开展此项技术,为更多癌痛患者带来希望。
结语
癌症晚期疼痛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疗团队、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用药、心理支持和新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患者创造一个无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