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区:非遗文化让春节更有“年味”
七里河区:非遗文化让春节更有“年味”
随着春节临近,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年味越来越浓。在兰州老街,一座别具特色的非遗馆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座非遗馆不仅展示了35种传统工艺,更通过创新性的展示方式,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非遗馆里的“新”年味
走进非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精美的蛋雕作品。非遗传承人杨星国正在聚精会神地雕刻一枚鸡蛋,他手中的刻刀在蛋壳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精细的纹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代表作“蛋中蛋”,这枚巧夺天工的作品在外层蛋内,竟然巧妙嵌套着另外一枚完整的蛋,两枚蛋相互契合,浑然天成。
在非遗馆的另一角,一幅长达16米的白牦牛角雕刻《清明上河图》令人震撼。这件耗时25年完成的作品,生动再现了北宋时期市井繁华的盛景。从人物的神态表情到建筑的细微之处,从市井的喧嚣繁华到河面上舟楫的往来穿梭,无不栩栩如生,仿佛要将观赏者带入那个千年前的汴京街头,亲身体验那份热闹与喧嚣。
非遗馆的动态展演区域更是热闹非凡。剪纸、刺绣、掐丝珐琅……多位非遗传承人正在现场创作,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每一项非遗工艺的制作过程,感受那份匠心独运的奇妙与魅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非遗馆还设置了丰富的体验活动。游客们可以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尝试蛋雕的精细雕琢,体验刺绣的穿针引线,感受掐丝珐琅的色彩搭配与巧妙构思。
“我们迎来了首个非遗版春节。”兰州老街营运管理中心经理韩玉龙表示,“在春节期间,兰州老街将举办一系列热闹非凡的演艺活动,包括传统的非遗舞狮、太平鼓、民俗社火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游客们在赏花灯、品美食的同时,也能亲身体验非遗制作,感受一把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非遗年’。”
年货市场的“新”气象
七里河区的年货市场同样热闹非凡。兰州老街的年货节设置了六大特色市集,包括雪谷市集、水下市集、花宠市集、国潮市集、后备箱市集、俄罗斯市集。每个市集都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
在国潮市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人眼前一亮。非遗传承人不仅展示传统工艺,还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许多国潮新品。一位前来选购的年轻顾客表示:“这些非遗产品既传统又时尚,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据统计,七里河区年货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15%。这不仅反映了经济的繁荣,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消费者在购买年货的同时,也在感受和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活动的“新”体验
除了非遗展示和年货市场,七里河区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阿干镇大水子村,春节社火启动仪式吸引了超过600名附近居民参与。舞龙、腰鼓、武术表演等精彩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铁路院社区,一场“邻里欢聚迎春节”活动正在热烈进行。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写春联、话家常,其乐融融。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七里河区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春节活动以“非遗+”为核心,通过非遗与旅游、非遗与消费、非遗与生活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比与特色
与其他地区相比,七里河区的春节活动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例如,北京的地坛庙会、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灯会等虽然也富有特色,但七里河区的非遗馆和非遗演出更具创新性和体验性。
七里河区的非遗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体验空间。它让非遗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这种创新性的展示方式,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让其融入现代生活,真正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结语
七里河区的春节活动,以其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参与。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既展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让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更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春节,才是我们中国人应有的过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