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养生小贴士助你远离情绪困扰
春节养生小贴士助你远离情绪困扰
春节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但也是各种“节日病”高发期。据统计,春节期间接诊胰腺炎的患者数是平常的3倍,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更是常见。为了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春节,这里提供一些实用的养生小贴士。
饮食养生: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
合理搭配食材:每餐都要有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芹菜、白菜、菠菜等都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多用蒸、煮、炖等健康烹调方式,减少油盐摄入。
适量饮酒:饮酒加上饱餐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不妨以茶代酒,或者选择低度果酒,尽量避免饮用高度烈酒。饮酒要慢慢喝,边吃边喝。酒后喝蜂蜜水、茶水,有助于解酒、缓解宿醉。
规律进餐: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有自身生理节律,一旦扰乱便会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因此,节日期间应尽量避免因熬夜守岁、早晨赖床、走亲访友打乱进餐时间。
作息养生: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睡眠
规律作息:春节期间,熬夜守岁、探亲访友、舟车劳顿,免不了作息改变。中医认为,熬夜容易导致肝不藏血、肾不藏精、气血失调,甚至影响脾胃运化,使得整个人白天没有精神。
充足睡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表示,守岁的目的是送旧迎新,其具体时刻是除夕的子时(23时至1时),不建议通宵不眠,否则对体弱者或者素有睡眠问题人群身体影响较大,甚至在节后一段时间里持续影响睡眠。
适时休息:春节期间采购年货、做年夜饭、守岁熬夜、走亲访友、家庭聚餐对人的体力和精神消耗较大,容易疲劳。因此,午后休息是为养生法宝,在缓解疲劳的同时也有利于胃肠消化。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春节期间没有大块的时间运动,不妨多做一些“微运动”,既简单又轻松,也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同时还能很好地调动身体机能,带来很多健康益处。
搓手:两手快速搓动,越快越好,持续40秒。这40秒时间,相当于给血管系统做了一次“大扫除”。
手搓脸:两手互相搓几下,感觉发热即可,然后闭上眼睛,双手自下而上,由轻到重反复揉搓,直到面部发热为止,每天至少“洗”两次,每次3-5分钟就可以。
干梳头:感觉乏力时,还可以通过干梳头来醒脑爽神。所谓“干梳头”,就是用两手五指微屈从前额梳头,经头顶到枕部;再以五指从太阳穴梳头,经头两侧到枕部。这样反复1-2分钟即可。
靠墙站:吃完饭就坐着、躺着,不但影响消化,还会长出小肚腩。饭后不如靠墙站会儿,有助于消化,还能减肥。刚开始可以站5分钟,慢慢延长到10-15分钟。站立时注意穿平底鞋。
中医养生:调养身心,增强免疫力
艾灸疗法:针对消化系统,艾灸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位,不仅健脾和胃,还能温中散寒。每周艾灸2-3次,每穴15 - 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适用于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及增强体质。而在呼吸系统方面,艾灸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则能激发体内阳气,增强身体对外界邪气的抵御能力。艾灸时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艾灸后注意保暖。
穴位按摩:轻揉内关穴能有效调节心脏功能,为心悸、胸闷等症状带来舒缓;腹部按摩则是促进胃肠蠕动的自然良方,助力消化,远离腹胀困扰,可每次按摩10 - 15分钟;而按摩涌泉穴3 - 5分钟,则能补肾益气,调节血压,增强身体抵抗力。
药膳调养:山楂神曲汤茶饮(山楂15克、神曲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适用于食积胃脘,脘腹胀满等症状;面对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双花茶(菊花5g、金银花g)无疑是解忧良方,不过脾胃虚寒、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建议饮用;决明子茶(决明子10g、白术10g、枸杞10g)清热泻火、润肠通便,适用便秘、腹胀等症;而玉米须茶(玉米须10g 桑叶10g 罗布麻10g)平肝安神、清热利水,适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等症状。
情志养生:保持乐观,避免过度焦虑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适度运动: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改善情绪。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
合理规划:制定合理的假期计划,避免过度安排活动导致身心疲惫。
有效沟通: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兴趣爱好:投入喜欢的活动中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
中医调理:通过中医养生方法如艾灸、穴位按摩等调节身体,改善情绪。
春节养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和积极的心态,才能真正实现身心健康。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