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春节民俗:迎文昌与文化贺新春
四川春节民俗:迎文昌与文化贺新春
随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四川各地的春节民俗活动也陆续拉开序幕。从舞龙舞狮到川剧变脸,从非遗展演到光影秀,丰富的民俗活动让这个春节格外热闹。其中,越西县的“迎文昌”活动和南充市的“文化贺新春 民俗大拜年”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市民参与。
越西县:千年文昌文化重现光彩
1月29日,大年初一,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昌驾到——迎文昌祈福及迎文昌巡游”民俗活动,完整复原了古时越西人民在大年初一“拜文昌”的传统民俗。
活动当天,随着锣鼓声响起,瑞狮摇头摆尾,在舞龙舞狮队的迎接下,文昌帝君、魁星神像揭开了面纱。在一段楚巫舞蹈后,“状元郎”来到文昌帝君庙,朗读祈福文书,请文昌帝君“下凡”。整个仪式严格按照古制进行,包括排班-就位、盥洗、迎神-敬香、初献礼、读祝-献祝、亚献礼、终献礼、饮福受胙、送神、礼成撤班等十个流程,完整复原了古时越西人民在大年初一“拜文昌”的传统民俗。
拜完文昌帝君后,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从文昌大庙出发,方队分为鸣锣开道、舞狮队、舞龙队、文昌帝君神像、魁星神像、巫舞蹈队、文昌帝君队伍、状元游街方阵、四季花神、12神仙图等。巡游途中,文昌帝君还“化身”为孩子们“点智开慧”,带来美好祝愿;四方春幡女神、状元巡街、众神赐福等与大家互动,沿途吸引了众多居民和游客驻足观赏,感受喜气洋洋的年味。
南充市: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1月31日正月初三,南充市蓬安县相如故城张灯结彩,身着汉服的陕西游客张璐和朋友穿梭在各个演艺地点,打卡“川味”中国年。作为相如故城新春花灯大庙会的一部分,川剧变脸吐火、晃管弹碗等特技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相如故城,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出生地,依山就势、临水而筑,还曾是蓬安老县城的旧址。拥有1500年历史的故城“老味道”,如何吸引年轻人?
相如故城“文化贺新春 民俗大拜年”新春民俗文艺巡游活动中,民间艺人进行舞草龙表演。刘永红 摄
一场“凤求凰”,娓娓道来一段情定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一场“大汉泱泱”刻画出文景之治后的绚丽篇章;一场“钟灵毓秀”,展示出相如故里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春节假期,三场光影秀接连亮相让相如故城再次凭实力“出圈”,假期首日就吸引了超万名游客前来打卡。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千年历史匹配当下的文旅市场,抓名片、抓特性,让静态的历史动起来,成了‘流量密码’。”在钟楼前,谈及三场光影秀的创作初衷,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何艳告诉记者,以光影秀为代表的故城沉浸式体验产品,日渐成为新的文旅增长点,与白天的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相呼应,让“故城夜经济”活了起来。
游客在蓬安县相如故城游玩。刘永红 摄
而相如故城对历史的保护与活化,远不止于此。“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不仅在西汉时期传为佳话,也是世界经典爱情故事,如何用好这个文化IP,成为擦亮相如故城的又一金字招牌。”何艳表示,除了在玉环水院、城隍庙等区域开展民俗活动,婚姻登记处也被搬进了千年故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川春节民俗活动的举办,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也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让市民和游客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年味。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四川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让“非遗版”春节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