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存亡之战》热映,以一家三口的故事展现家国情怀
《志愿军:存亡之战》热映,以一家三口的故事展现家国情怀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正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这部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中铁原阻击战的史诗巨作,以其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和细腻动人的情感描写,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自9月30日上映以来,影片票房已突破11亿元,成为2024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该片改编自兰晓龙小说《战与祀》,由陈凯歌执导,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影片以1951年5月的铁原阻击战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2.5万名将士,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与近5万“联合国军”展开12昼夜的激烈战斗,最终成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稳定了朝鲜战场局势的壮烈故事。
三层叙事编织历史记忆
与传统的战争片不同,《志愿军:存亡之战》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影片将整个故事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通过多维度的视角,全面展现了这场战役的全貌。
在宏观层面,影片通过彭德怀、邓华等志愿军高层指挥官的视角,展现了战役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过程。中观层面则聚焦于各部队的战斗事迹,如38军夜行140华里血战松骨峰、63军面对两倍于己的敌人打出的铁原保卫战等。而微观层面则通过李默尹、李想、李晓一家人的故事,展现了普通士兵在战场上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世界。
这种三层叙事结构,不仅让观众对战役有了全面的了解,更通过具体人物的故事,让历史记忆变得鲜活而生动。
家国情怀贯穿始终
影片最打动人心的是通过一家三口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辛柏青饰演的李默尹是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朱一龙饰演的李想是63军188师1营教导员,张子枫饰演的李晓是中国赴联合国代表团翻译助理。一家三口虽然身处不同的战场,但都为了国家的安宁而奋不顾身。
一朵被珍藏的小花,一把家里的大门钥匙,一颗从父亲给儿子、哥哥再给妹妹的糖……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更象征着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守护。
真实场景还原战争残酷
陈凯歌导演采用“文戏武拍,武戏爆拍”的手法,将动作、节奏、调度、速度、激情结合在一起,即便是拍文戏,人物、摄影机也都在运动中,给观众一种“即使没有在战场,人心也在动”的感受。拍战争场面时,机器始终运动,主演在前景表演,群众演员在后景表演,往往是奔跑、射击、爆破等元素一起行动,营造出真实震撼的战争场景。
63军189师的战士们化整为零,形成几百个小的作战单位,把自己变成一根钉子,牢牢钉在阵地上;当军工专家询问武器精度时,小士兵轻描淡写一句话“没事了,已经克服了”,背后实则是冒着生命危险“抵近投弹”,用血肉之躯去阻挡坦克;主角李想牺牲前,对步话机那头的后方战友说“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你们继续前进”……
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更让观众深刻理解了“最可爱的人”这一称号的真正含义。
观众反响热烈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24年国庆档调查结果显示,《志愿军:存亡之战》以86.0分的高满意度居榜首,超出第二名2.7分。观众对影片的真实感和情感表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位网友的评论在网上获得高赞。他说,看到片尾字幕,以为会有彩蛋,但等了几分钟都没有等到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高楼林立,灯光璀璨,靓丽非凡,我想这就是彩蛋。”
《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史诗巨作。通过一家三口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通过真实还原的战争场景,展现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这部电影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让我们更加敬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