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食品真的更安全吗?专家揭秘
“零添加”食品真的更安全吗?专家揭秘
“零添加”食品真的更安全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一针见血地指出:“零添加”食品并不意味着更安全,反而可能加剧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和恐慌。
“零添加”是商业噱头
在食品工业中,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那些声称“零添加”的食品,也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某种形式的添加剂。孙宝国院士举例说:“比如一个不添加蔗糖的饮料,其实加了果葡糖浆;或者一个宣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饼干,实际上根本不需要加。”
这种现象在市场中屡见不鲜。一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天然”“健康”的追求,刻意强调“零添加”,但实际上这些产品要么使用了其他类型的添加剂,要么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来规避使用某些添加剂。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可能误导消费者。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已经过充分研究和评估。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只有经过安全性评估并批准的添加剂才允许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每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用量。
以甜味剂为例,根据《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我国同其他国家、地区一样,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公众认知误区
调查显示,尽管多数消费者对甜味剂比较放心,但仍有38.5%的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心存疑虑。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源于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例如,一些消费者认为“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不安全,而实际上,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只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的。
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营养价值,以及满足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反而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
消费者应该关注食品标签,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理性对待食品添加剂。与其盲目追求“零添加”,不如选择正规产品,保持均衡饮食习惯。正如孙宝国院士所说:“你非要做一个没有的,能做到,但是没有必要。比如,有的人说别到外面吃,但你在家里自己做饭,那炒菜的油里面就有抗氧剂,盐里面有抗结剂,油盐酱醋里面都有食品添加剂,也是躲不开食品添加剂的。”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应该依靠科学和理性,而不是被营销概念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我们的健康和权益。